動機式晤談

開始行動!動機式晤談法簡介(4)

2018.07.17 update:本系列文章已由陳偉任醫師編著成冊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

準備好了

Photo by Håkon Sataøen

增加改變談話(Increased change talk)

明確的高強度承諾會像這樣: 「我準備好了!」 「我願意要試試看」 「我答應我會做到」 「我會不計代價來做」

但也記得傾聽以下的低強度承諾: 「我可能會去做」 「我會考慮看看」 「我可能會摸索看看」 「希望如此」 「我猜我可能會嘗試看看」

治療師反射性的澄清時,可能導致反效果,例如治療師詢問案主:「你說你可能去做什麼意思?」 或「你怎麼可以說只想考慮看看,你是認真想做嗎?」如果這樣反問,當然案主會退回維持談話並且。因此當你聽到剛開始蠢蠢欲動的改變談話時,抱持欣悅的態度並帶著好奇的心,但切莫太急。如果你急著抓住潛在的改變談話並要求確切的承諾,上鉤的魚兒可能會跑掉,因此不要跑在你的案主前頭。不管何時,改變談話都是改變好了的指標。準備行動的改變談話更是心理準備好的訊號,接著就會往承諾,活化,和採取行動的步驟前進。

如何對抗阻抗?動機式晤談法簡介(3)

2018.07.17 update:本系列文章已由陳偉任醫師編著成冊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

反應阻抗的技術

Photo by Andrew Robles

四種阻抗

  • relunctance 他們寧可選擇逃避,也不願接受改變。
  • rebellion 不願聽命於他人的建議,甚至會對專業人員產生敵意。 => 提供多種方案
  • resignation 嘗試多次努力但每每得到的是挫和失敗,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對改變也不抱希望,於是開始放棄治療。
  • rationalization 不管旁人如何協助他,他們都會有各種理由和藉口來反駁。

解法

  • 反應式傾聽
  • 轉移注意力
  • 強調自主
  • 重新架構

如何辨識有利的談話?動機式晤談法簡介(2)

2018.07.17 update:本系列文章已由陳偉任醫師編著成冊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

建議(Informing and Advising)

Photo by Maria Freyenbacher

最後,動機式晤談法並不是必然排斥在會談中給予資訊或建議。當可以提供案主資訊或案主要求時,當然可以提供資訊。動機式晤談法和說教的不同在於幾點,一是只有在案主同意時才給予建議,二是不只給予資訊,而是了解並預知案主的需求,並幫助其達到結論。不管會談者提供什麼,案主都可以自由選擇是否接受,這點有時也可以坦白的先說明。

對話陷阱

治療師與個案的互相合作不僅是重要而且是必要的。而這可能早在會談的一開始就發生。如果此時會談者太急於進展去釐清個案的問題或者下結論,兩者互相合作的關係就會終止、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如何讓別人改變?動機式晤談法簡介(1)

2018.07.17 update:本系列文章已由陳偉任醫師編著成冊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

歷史由來

動機式晤談法最早是應用於酒癮以及物質濫用疾患的個案,由 Miller 這位學者於 1983 年在行為心理治療這本期刊所介紹。這形成了動機式晤談法的基石。 動機式晤談法是一種互相合作的對話方式,目的是為了來強化個案的動機以及承諾改變。 動機式晤談法最重要的核心就在於「以對話促發動機」

Photo by Ross Findon

理論基礎

每天我們都面臨著改變的機會,從早餐要吃什麼,上班要搭捷運輕軌還是公車哪條線比較快……我們都有著無數的選擇。我們毫不懷疑自己在這些瑣事上的選擇能力。除非到了某個時候,事情或好或壞的出現了某些差錯,顯露了不同的情勢,我們不得不做出不同的選擇,也就是「改變」。

自由意志存在與否或許仍是神經生物學界和哲學界的辯論熱門議題,但至少有一件事很清楚,我們的大腦知道什麼是「外來的訊息」和「自己的想法」,雖然有時候會受騙,但大腦一向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優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