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我的焦慮症會不會好了?
焦慮大多的時候是正常的反應,譬如我們面對威脅或是有巨大壓力時,譬如公司有要上台報告等等,會啟動身體「fight or flight」(戰或逃的反應)。但是如果對於什麼事情都感到焦慮,可能就是我們說的「廣泛性焦慮症」。在醫學上的定義是:幾乎整天對好幾種事件或事情都覺得焦慮或感到擔心,長達六個月以上。
難以控制的擔心
你如果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擔心;而且這些擔心還會帶來伴隨的症狀,如難以入睡、坐立不安、焦躁、肌肉痠痛等。而且這樣的擔心,從主觀上來說很困擾你,甚至對你的工作、人際關係、生活產生影響,那這樣的焦慮,可能不是正常的焦慮了。
多少人有這樣的問題?
其實這是很常見的症狀,只是不一定會接受治療,或者到精神科相關的門診求治。終身盛行率約有5%,有些研究表示可能有到8%。女生會比男生多(約2比1)。這個疾病約在年輕的時候就會形成了,不過多數要到成人期、甚至中年時期才會來求診。
常伴隨的疾病
其實有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多數會有其他的症狀,譬如社交恐懼、恐慌症、憂鬱症等。約有一半到90%的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都還有其他的病症。
什麼原因導致的?
其實目前還找不到什麼原因,廣泛性焦慮症會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目前在生物學上是認為可能和大腦內的邊緣系統比較有關係。而正子攝影也有看到在基底核的地方,廣泛性焦慮症患者的代謝率比正常對照組低。而如果家人有廣泛性焦慮症者,相對個人得到的機率也比較高些。心理學上,從認知學派的觀點會覺得患者是因為對危險有著錯誤的認知,而產生錯誤的情緒反應。從精神分析的觀點,會覺得焦慮其實是一種沒有解決的潛意識衝突;佛洛伊德的案例中,就是他的小漢斯的故事。(怕和媽媽分離、怕馬匹、不敢出門、擔心被馬車壓到1)。
療程
通常有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會先去求診的可能是家醫科、復健科、骨科等等。主要的症狀會訴說是因為廣泛性焦慮症導致的不舒服,譬如「肌肉痠痛」、「慢性拉肚子」等等,有些還會出現「逛診所」的現象。個案通常在他們20多歲時開始有焦慮的狀況,大多都不太清楚確切開始發生的時間;而且只有1/3不到的個案會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幫助,剩下的可能會去找心臟內科、胸腔科、腸胃科等等去處理他們身體上的不舒服,而忽略了,其實是因為廣泛性焦慮症才是主因。
治療
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合併「心理治療+藥物治療」。而心理治療方面,剛有提過的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認知方面透過和案主討論引發焦慮的想法和當下正在做什麼去導正情緒,再加上放鬆練習。支持性治療就是治療師一再地和個案保證、安慰、並且減少個案的疑慮和擔憂。而精神分析的方式就是和個案討論自我和未解決的內在衝突。藥物治療方面,短效的話會先給予抗焦慮劑緩解個案的焦慮情況。因為這是長期的症狀,服藥上也需要長期的規畫,長期而言,常用的是SSRI型的抗憂鬱劑。整個療程約6-12個月,也有研究指出要更長的時間,甚至需要終生服藥。因為約有1/4會在停藥後的一個月內出現症狀而有60-80%的人會在停藥後的一年內出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