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的小故事:是你不願意
有一次,我和孩子在公園玩, 有隻狗突然衝了過來,對我和孩子一直吠、一直叫。 孩子們有的很害怕,有的很恐懼。 有 […]
為什麼要開這個課程? 因為一直陸續有收到詢問如何做認知行為治療,自己也常常在診間指導學員如何書寫,記錄自己的心情日記。記錄自己的思考謬誤、甚至
1、2、3 寫下來,提升思考力-認知行為治療步驟 Read More »
在混亂的時光,安靜地坐著。靜坐30多年的Frank聊聊 若無法看到,請直接使用此連結 本身是工程師背景(C#) 顧問 是怎麼開始? 靜坐的習慣? Naval 社團
在混亂的年代,安靜地坐著-和Frank聊聊冥想/靜坐 Read More »
家庭為情緒的單位 家庭中只要一個人做出改變, 其他人也會因為他的改變而有所改變 自我分化有成功嗎? 這個想法是你的想法,還是你生命歷程裡面,遺留下來
家人是奇怪的生物-Bowen的家庭系統理論 Read More »
每天60分鐘 今天是我第五天執行這個計畫,我覺得效果比我想像中來得好,但我怕我無法堅持60天,所以打算用社群的力量來督促自己。 以後我會每天發一
矽谷創投教你最簡單又最有效的60天冥想課程 Read More »
這是 2017 年10 月的論文,題目是 « Mind the Hyp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Prescriptive Agenda for Research on Mindfulness and Meditation »,發表在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IF大約在4~6之間,是由一群對正念研究有興趣的科學家們所提出來的警告,對於現在一頭熱,還有很多仍然在研究階段,療效尚未確定,卻被大眾、媒體拿來大炒作感到憂心。大家可以看這圖,就知道正念、打坐這些詞或研究有多熱門: 實線是在科學研究上數量和虛線是媒體的報導,
從2010開始這幾年內,在手機app或是在網路的發達、名人加持下的推波助瀾,台灣最近這幾年也同樣趕上這股熱潮,雖然研究變多是好事,但作者們對於實驗的方法論仍有所爭議,一個治療一定有其副作用,這不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一個用不好,可能讓本來的病情加重、甚至會引發新的疾病,不可不慎。
要小心!冥想走火入魔-精神科醫師給您的小提醒 Read More »
2018.07.17 update:本系列文章已由陳偉任醫師編著成冊強化動機 承諾改變:動機式晤談實務工作手冊
明確的高強度承諾會像這樣: 「我準備好了!」 「我願意要試試看」 「我答應我會做到」 「我會不計代價來做」
但也記得傾聽以下的低強度承諾: 「我可能會去做」 「我會考慮看看」 「我可能會摸索看看」 「希望如此」 「我猜我可能會嘗試看看」
治療師反射性的澄清時,可能導致反效果,例如治療師詢問案主:「你說你可能去做什麼意思?」 或「你怎麼可以說只想考慮看看,你是認真想做嗎?」如果這樣反問,當然案主會退回維持談話並且。因此當你聽到剛開始蠢蠢欲動的改變談話時,抱持欣悅的態度並帶著好奇的心,但切莫太急。如果你急著抓住潛在的改變談話並要求確切的承諾,上鉤的魚兒可能會跑掉,因此不要跑在你的案主前頭。不管何時,改變談話都是改變好了的指標。準備行動的改變談話更是心理準備好的訊號,接著就會往承諾,活化,和採取行動的步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