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對大腦的影響

一般人到底能喝多少酒?

當我們喝酒時,大腦會發生什麼事?

酒是乙醇,其實對大腦沒有什麼關係。有關係的是它的代謝物,在肝會代謝成acetyl
aldehyde(乙醛)。乙醛會通過血腦障壁來抑制神經,在大腦前額葉是我們思考、計畫和抑制我們衝動控制的地方。但乙醛作用此處,我們就會難思考去形成記憶,也就是當你宿醉時,你會忘光光…

當我們使用大量酒精時(一周12-24個單位,換算是一周12-24罐啤酒;
3-6瓶的紅酒; 1-3瓶威士忌的量),就會造成神經細胞的退化。
那每天下班喝一罐啤酒會如何?(一天一罐,一周就是7個單位),會讓大腦皮質的厚度下降。
如果你現在開始減少喝酒,大約需要2-6個月的時間,大腦的皮質才會有機會從新連接回來(synapse),當你越來越習慣喝,你大腦的控制力道會下降…

酒精和血清素

當酒精的代謝物乙醛抵達大腦時,它會讓情緒的管理系統出現問題,脾氣會難以控制。而你覺得喝完酒比較舒服、情緒有好一點,但又沒喝時,高低的落差感,會讓你更渴求。

腸腦軸線

酒精會響響大腦,也會讓腸子菌落出狀況,而酒精代謝物又讓肝不好。這三者之間在酒精的影響下[^1],讓人更易引起發炎反應。

腸-肝-腦-軸線

到底能多少酒?酒真的有好處嗎?

酒精對大腦前額葉的影響(紅色)


我最近真的都不喝酒了,滴酒不沾的那種。每天多喝1個Unit以上的酒精(一罐330cc的啤酒),就等同於讓大腦加速老化約兩年,整體的腦容量會下降。不是看醫師使用藥物治療傷腦,而是你喝酒傷腦,這個是英國研究36678人的大腦影像得到的[^2]。


這張圖可以看到量喝得越多,大腦的白質和灰質就退化的越快。
灰質又稱為皮質是大量神經元聚集的部位存在大量化學突觸或電突觸作為通信途徑。
白質控制著神經元共享的訊號,協調腦區之間的正常運作。如果以長途電話比喻灰質,白質就是將其彼此相連結的海底電纜線。
當這些區域減少,就意味著,神經細胞間的溝通變得困難。

另一個研究是看成年人早期,在美國研究約700人的大腦影像學[^3],發現喝得越多的人,在大腦皮質(DLPFC)和(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都有萎縮的現象。紅酒常常說有有resveratrol(白藜蘆醇),說是可以有抗氧化,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的破壞。但在上述的腸腦肝軸線,我們可以看到,其實發炎反應遠大於好處,而且紅酒中的resveratrol的好處,目前被發現是造假…,也就是好處還等待證明…。若有人問我,最好的酒精是一周或一天要攝取多少,我的建議是…都不要…
男生喝酒不會提振雄風,只會減少睪固酮。(短期的確有血管擴張的功能)長期喝下來有壞處更多。

酒精造成的風險

知名的醫期刊Lancet,發表了一份全球大規模的觀察性研究。[^4],從15歲到95歲。這份研究有趣的地方,是由比爾蓋茲和前妻的基金會所贊助的。(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酒精會有什麼風險呢?傷肝、乳癌、還有外傷。

你說,那我喝少一點。這份研究又「順便」找了好幾份先前的研究,有證實即使少量,也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糖尿病的風險…😱

所以不要再說:「我只喝一點點」。

這麼多的風險,這份研究有把風險們通通整理起來:

發現低於40歲以下,風險最高的地方是頭部外傷。高到都建議40歲以下最好是不用使用…

In all super-regions, among individuals aged 15–39 years, injurie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alcohol-related DALYs in 2020.And if we break down by type of injury and look at the top-listed cause, transport injuries comprised 25·9%

酒精的計算是使用standard drink(標準飲品) ,大約等於10-12g,你可以換算一下,大概是一罐330ml的5%啤酒🍺,紅酒杯大約半杯,whisky的杯大概是1/4-1/3之一。風險換算後,最小可使用的酒精量,在39歲以下,大概都是0~0.4(半瓶啤酒以內),年紀40歲以上的,大概在0.7~0.8左右。

standard drink的計算,在本研究中,看得出來,還是有其根據的。如果要喝,不要超過一天一杯啤酒的量。(能不喝就不要喝,大家風險自行評估😆) 甚至,40歲以下,更是不要喝,減少外傷的風險。不要以為統計數字上都是別人,這份報告厲害的地方就是「全球、人很多」雖然是觀察型的研究,但可以收錄在Lancet.

酒精成癮怎麼辦

聽過律師歌手蘇明淵的歌:《善良的歹人》,其實裡面,有許多的議題值得探討。除了法律之外,和精神醫學有相關的就是酒癮和家暴的問題。今天想要先和大家來聊聊酒癮的問題。
其實酒精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大多數的人都有喝過,而戒酒的影片、衛教其實相當的多,文末也會有相關的資料整理。不過如果有菸害防制法,怎麼沒有酒精相關危害的法律,戒煙有許多的補助,但戒酒目前藥物還是需要自費,而且許多治療團體都是民間發起或是某些醫院或地方政府的短期計畫,缺少全盤性的治療和處遇計畫。雖然有加重酒駕的處罰,酒精影響的不只是車禍而已,還有許多精神、社會等問題,就像這首歌裡面的問題,這到底算是法律?家庭?工作?亦或是醫學?

酒精在美國一年造成200萬人受傷,2萬人死亡。酒精會造成神經系統裡的化學變化,短期有憂鬱、焦慮、精神病。
長期使用酒精後,如果停用,可能會造成失眠,焦慮。90%的人口都有喝過一次酒;60-70%的人都有喝酒的習慣;40%曾經因為喝酒有發生問題。
酒精濫用在男性有10+,女性有5%左右;酒精依賴在男10%,女性3-5%。越年輕開始喝酒,越容易會有酒精方面的問題。

酒精成癮原因

某些基因會讓人容易有酒癮。但酒精成癮的原因複雜,還有社會、心理、文化、生物因素造成。

心理因素

最常用的是可以抒壓、讓卑微的自己感受到有力量(壯膽)、減少心理上的病痛。大多數的人都會說,喝完酒會減少緊張感,讓他們可以面對、處理每天的高壓環境。

人格因素

antisocial disorder

社會因素

勸酒文化。Irishman, american indian 有比較高的

基因因素

3-4倍的風險,如果親威中有酒精使用疾患。

酒精成癮生理反應

10% 在胃;90%在小腸。30-90分鐘可以在血中達到最高濃度(通常在45-60分內)。喝很快會縮短時間。90%會在肝代謝,10%在肺和腎臟。代謝率是15mg/dL/hour 。有兩種代謝酶。

在腦中反應

沒有單一的接受器。但是會和細胞的細胞膜結合。長期下來會使的細胞膜的流動性變差,細胞膜上有很多接受器、離子通道等。5-HT3和GABA type A的接受器會被酒精活化;鈣離子通道和glutamate接受器會被抑制。

行為

因為在腦中化學作用和抗焦慮藥和失眠藥作用的地方雷同,會導致使用這些藥物效果不好。
0.05% -> 會影響思考
0.1% -> 動作遲緩
0.2% -> 動作嚴重受到抑制
0.3% -> 思考混亂
0.4-0.5 % -> 昏迷狀態

睡眠

容易入睡,但會增加做夢、減少深度睡眠,睡眠碎片化、易醒。酒精是無法幫助睡眠的。

其他器官

  • liver damage
  • 食道、胃潰瘍

酒精使用疾患的鑑別問句

以下四個問題中若有一題以上答案為「是」,就可能已經有酒癮了,要儘快找精神科醫師評估與處理。

  • 你曾經不想喝太多, 後來卻無法控制而喝過量嗎?
  • 家人或朋友為了你好而勸你少喝嗎?
  • 對於你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是感到愧疚 (不應該) 嗎?
  • 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 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

酒精中毒

  • 言語混亂
  • 運動協調障礙
  • 步調不穩
  • 眼球震顫
  • 注意力或記憶力損害
  • 僵硬或昏迷

酒精戒斷

停酒之後一段時間
停止喝酒後4 – 12小時內,就會開始出現腸胃不適、噁心和嘔吐、全身疲倦、易累、心跳過速、流汗多、血壓增高、體溫上升、焦慮與煩躁不安、眼皮、嘴唇與雙手發抖等戒斷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全身性痙攣、意識障礙,以及妄想、幻覺及譫妄等精神病症狀。第二天達高峰,然後維持5-7天

酒精成癮的治療

  • 酒精會引起如情緒、焦慮、精神病、記憶方面的問題,如有這些狀況,醫師都有特定的治療

復健

  • 介入: 停酒之後會有不舒服的症狀,需要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渡過。目前有三種戒酒藥物(健保仍不給付)(Disulfiram、Naltrexone、Acamprosate),目前只有少數醫院有提供。但其他症狀控制則是多數醫院診所都有
  • 戒酒團體
    國外知名的戒酒無名會,台灣也有喔。無名會的戒酒方式是被證實是有效的喔,而且證據等級相當高
  • 動機式晤談:之前我們的網站也有寫過相關的介紹,不過效果來說還是有些爭議,但目前的證據指出:比沒有介入的效果來得好。其他心理治療並無特殊的證據。

參考資料

[^1]: Gupta, H., Suk, K. T., & Kim, D. J. (2021). Gut microbiota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lcohol, brain, and the liver.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10(3), 541.

[^2]: Daviet, R., Aydogan, G., Jagannathan, K., Spilka, N., Koellinger,P. D., Kranzler, H. R., … & Wetherill, R. R. (2022). 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volumes in the UK Biobank.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1), 1-11.

[^3]: Morris, V. L., Owens, M. M., Syan, S. K., Petker, T. D., Sweet, L.H., Oshri, A., … & Amlung, M. (2019). Associations between drinking and cortical thickness in younger adult drinkers: Findings from the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Research, 43(9), 1918-1927.

[^4]: Murray, C. J., Aravkin, A. Y., Zheng, P., Abbafati, C., Abbas, K. M., Abbasi-Kangevari, M., … & Borzouei, S. (2020). Global burden of 87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The Lancet, 396(10258), 1223-124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