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治療

精神科醫師的榮格心理治療講座

榮格幫你算命!?

易經與塔羅牌

你如果試著搜尋榮格 易經,或是榮格 塔羅牌 ,就會找到不少資料。而榮格本身晚年也多在鑽研煉金術或是占卜等等。也難怪會染上神秘主義的色彩。雖然我們號稱要做有證據的科學。不過,人類心靈的大夢,目前也無人破解,我試著用榮格的說法,來看看算命是怎麼一回事?或許,你下次就不會被騙?或是可以省下一點點,自己替自己算算未來的命運。

榮格自己也會用三個硬幣,丟兩次,來用易經占卜,正面就是陽爻,反面就是陰爻。兩次就是上下兩卦,就可以得到其中六十四卦之一了。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大家常常聽到的解夢。榮格的心理治療,就是透過夢來解析你的潛意識,他本人也提到過很神秘的「共時性」,夢中的事情會發生喔。

今天就用這兩種算命的方式來看看,究竟,榮格怎麼幫你算命?!

榮格的英雄之旅

二十世紀初的心理三大巨頭都有受到尼采的影響,尼采高呼 上帝已死! ,這世界還有神明存在嗎?!沒有了上帝,人類要去哪裡啊?沒有上帝,哪有算命可言?但是人心不安,需要一個依靠啊。即使到了現在二十一世紀,我們的科技、我們的科學更是照亮了每一個角落,我們都找不到神的下落,人心只能在這之上更茫茫然。但是,榮格來了。榮格說,接著尼采說(好了,是我說的):沒有上帝沒關係,我們有 自己, 我們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生下來,就是有一個使命,而這個使命要向內心找,而不是向外、不需要神找給你、不需要上帝給你的。是人生而有之。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他說,人生就是一個向內找的過程,他叫做 個體化 (individuation)

你問,沒有上帝、沒有神明還算什麼命啊。但我們有祖先、我們不只是有基因會遺傳,連我們的想法也會遺傳。(證據在哪啊?不科學啊~~),客倌別急,這個心理上的遺傳物就是透過神話、童話,傳過一代又一代的。我們潛移默化從出生開始、就浸入在這樣子的氛圍裡。後來榮格的學說除了在心理治療領域之外,還有在人類學、神話學等等得到運用。有些學者去分析所有神話的架構,發現都有同樣的架構:

1.平凡世界 2.歷險的召喚 3.拒絕召喚 4.遇上師傅 5.跨越第一道門檻 6.試煉,盟友,敵人 7.進逼洞穴最深處 8.苦難折磨 9.獎賞 10.回歸之路 11.復甦 12.帶著仙丹妙藥歸返

不過這不是今天要提的重點,明天講榮格幫你找到天命、dream job 時,再來細談。不過,這是巧合嗎?還是要感嘆 seafood 呢?太神奇了。榮格說,因為我們生而為人時,就會有這個集體的潛意識,也融入在我們的個人的潛意識裡。也就是說,每一個人裡頭都有著全人類的意識、但每一個人也都在疊加上自己的意識。一層又一層的。因此,同區域的人,就又會疊加上屬於他們自己的集體潛意識。

同樣的童話也有相同的內容物。童話雖然簡單、但卻是成人將外在世界的價值觀用小孩可以懂的想法,讓他們明白外面世界的運行,甚至,扮演著傳播集體潛意識的想法一代又一代。再推廣一點,每一本暢銷的小說、電視劇、電影,也都是當代、那個地區人們的集體創作。不僅僅是作家一人的想像而已。是全人類的。

我說離題了嗎?沒有,如果沒有這個集體潛意識,就沒有辦法說明為什麼卜卦有效了。就是因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解釋,還有簡單易懂的操作,很適合拿來解釋我們深如海洋般的潛意識。

榮格跟潛意識

從榮格開始,將過一百年來的說明,大家漸漸都可以知道潛意識一詞是什麼。但潛意識是什麼?科學家也說過不清,爭論不休。我們先來定義一下好了,我們假設那是你的想法裡,你沒有辦法說清楚,講明白的部分。譬如,你說不出來你為什麼喜歡吃苦瓜、不喜歡吃青椒;你說不出來為什麼你喜歡愛看書的男生、短髮的女生;你說不出來為什麼你想要當作家而不是工程師。你說不出來的、但你還是去做。你覺得你腦海裡有個模模糊糊的想法,你無法用文字、言語、圖像說明清楚的,Bong!對,這就是我要說的潛意識。

榮格和易經

筆者對於塔羅牌不是很理解,只好能我一知半解的易經來說明了。好了,行文至此,應該可以理解個人潛意識、也可以理解神話/集體潛意識,那和算命有什麼關係。有關係!先來說說夢好了,榮格以為,夢就是晚上我們終於不受有意識的我(本我)控制,可以自由發揮的時光了。(或是你要科學一點的話,可以用現代睡眠科學所說的快速動眼期 REM),他會透過我們白天學到的東西自由拼裝,還有那些根植在我們深處的集體潛意識的規則,來跟你說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才需要解夢,去找出這些白天的時候,在被社會制約的環境之下,我們不敢說、說不出來、沒有勇氣、說不清楚、想不清楚的東西,所以來解釋夢。

易經和塔羅牌就有這樣的效果,我們說不出來我們要什麼東西、我們說不出來我們想什麼、我們說不出來我們究竟在生命的選擇點、我們最內心深處想要什麼,所以當你不清楚的時候就來卜卦。每一個卦都有個大自然的象徵(天、地、水、火、雷、風、山、澤),都是來自於我們老祖宗最原始的生活環境,而六十四卦又有很隱晦,沒有說得很清楚的卦辭,這就給你滿滿的解釋空間。你可以透過你的聯想。(榮格一開始的實驗就是做字詞聯想,有一份百字的清單,你要很快的回答你想到什麼。譬如頭-床、結婚-家、女性-妻子)榮格很在意這些聯想,聯想就是你把外在世界、外在的事件、你本身的情緒等等和原型(archetype)的互動,變成你獨有的情結(complex)。

說太多,看不懂?! 那我換句話說,也就是說這些古老的占卜術,就是人類的集體潛意識,算命這個動作,就是把你自己和這些潛意識們連在一起,然後具象化。你用自己的白天清醒的想法去理解、去反芻。 所以算命要有效,最後還是回到你自己身上怎麼去解讀?算命師/易經也只是代表集體潛意識和你這個自我(Self)存在互動的結果而已。

所以,下次算命,可以先想想自己做過什麼夢?或是得到易經的卦辭、得到塔羅牌某個寶劍二時,可以細細品味這些解釋,讓這些解釋在回到夢中、在透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詮釋,幫自己找到下一步的提醒。而不是算命師、不是易經書上寫什麼的意思。那個意思,只有你一個人看得懂、只有你一個人想得明白,其他的人、所有的解釋,都只是某種象徵、某個你投射出來的念頭。

榮格幫你找工作

榮格跟個體化

上篇文章有提到了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概念。你會問,那和找工作有什麼關係?人一生中有兩件事,一個是找到終生伴侶、一個是找到理想、夢想的工作。畢竟伴侶要一起生活、工作要做一輩子,有夠重要的。所以我們請榮格先生來幫忙!

榮格說:「他必須遵循自己的法則,彷彿那守護神正輕喚著他迎向嶄新美好的道路,每一個擁有這份天命的人都聽見了內在守護神的聲音,他被 召喚 了。」

有沒有很玄妙。沒關係,我也看不懂他老人家在講什麼。 那我們在看一句:

天命不是大人物的專利,它也適用於一般人,只是你越小,他聲音越小,越少說話,越不可分辨溶入周遭的社會,放棄自己的整體性。

這句就看得懂了,我覺得也符合更多現代人的狀況。我們都是為了自願或非自願地想要溶入周遭的社會,自願放棄自己的整體、自願放棄自己走上個體化( individuation) 的道路。

你問我說,太好了,看完這篇文章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天命、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找到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了!我說,不可能。坊間有許多類似的課程,請問真的上完了,就會立刻得到你的解答嗎?不會。不會有一篇文章、也不會有三小時的講座、三五天的課可以加快這個速度。榮格說自體性的道路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就像各位在追尋自己的 天命 一樣,不會是簡單的路。我們都愛幻想,只要坐著,就會有超好的工作來找我們、就會有伯樂看中我們這匹千里馬。這是沒有的事情。回到最後,榮格是希望大家 向內追尋

那才是尼采所提到 上帝已死 的原因。上帝之死,是因為人變強大了,人知道要往內追尋;而非向外。但資本主義的新上帝是錢、是名聲,如果你的依循是外在的東西,那是支撐不久的。你可以因為想要成為作家,所以選擇一條艱辛的路;你會因為五斗米折腰,為了生計只好當當上班族。但是你知道下班是你的時間、你願意犧牲點娛樂,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不是因為 外在 的收獲,而是你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一直做,沒有人看見也一直做,那是因為這是一條屬於你自己的道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體化的 歷程

榮格跟人格面具

nulcear plant

回到那張我畫的大圖,其中的最外面兩個分別是外有世界,和我們面對外在世界時,所帶的 人格面具(persona) ,我們會花很多心思扮演好我們的社會功能,譬如人家的兒子/女兒、學生、老師、醫師、工程師、人家的男朋友、女朋友,我們會努力維持好這些形象,甚至,忘了我們其實是要往內、往 自我 的道路,而非向外。大部分的人會花上不少時間在維持這些面具的完整性。忽略了內在的東西,佛家常常喜歡說:「觀自在」,或是 mindfulness(正念)也常常提到要提高自己的覺察。(或是其他心理治療框架,也常常會說:提高覺察)。無論是哪一個,都是要求你向內看。 一句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要什麼」,就是意味著,每個人是不同的、每個人有其獨特性,要尊重其獨特性。

在現代,我們不會覺得獨特性有什麼了不起、人性有什麼了不起;可是以前只有神性、帝王性、領主性;你的存在都是為了神、為了教會、為了皇帝、為了領主;你怎麼想不重要、你有天命,笑死人了。只有皇帝才領有天命,其他人要殺要砍都可以。 你當然也可以放棄這個經過幾千年、幾萬年的追尋才得到思想上一點點的突破:我們有人性、我們有獨特性、我尊重你的、也希望你尊重我的。這樣簡單的陳述,是多難得而來的。如果只是單純維持著臉上的面具,那不就是順了他人的意了嗎?我們越是把面具帶好,不去理會內心的呼喊,會怎麼樣?那種就像是我們把大樓蓋得好高好大,但地基一直淘空;你說我沒有淘空啊,我只是不理他。那地基流失你也不修補嗎?我們內在的 自我 沒有得到好的呼應,我們就會被我們的 陰影 吃掉。如圖所示,陰影就躲在我們的 自我 下方,這種感覺有點像是核能發電廠,我們的自我就是一個發電廠,為了要維持 人格面具 的龐大電力需求,我們需要產生許多 核廢料 ,而這個 核廢料 就是我們的陰影,我們不去處理他、也不想去掩埋他,就任由放置現場,最後,所以在核電廠工作的自我,都會收到幅射的感染,最後停止運作;或是發生向外的核災,大爆炸。

榮格跟陰影

我們都有某種不為人知在內心深處邪惡的想法,我指的邪惡是指不被社會或是道德允許的想法。就像核廢料一樣不討喜,想想我們怎麼處理核廢料的?找個地方好好掩埋、去瞭解他的危險性、有更多人去研究它;如果可以有更多製造出電的核融合技術;還有去學習要如果保管、甚至有沒有機會去轉化它們?而不是棄之不管。陰影有其黑暗面,但你越去瞭解它、它就不會威脅到你,你的核電廠也會更加穩固和安全。 陰影是我們覺得丟臉、覺得羞愧,不想要被人家知道的東西。陰陰暗暗躲在角落裡。有人說是原始的衝動和壓抑的慾望。我們可以看到常常有政商名流,或是前途光亮的政壇新星殞落.因為外遇事件。我們可以想成是被陰影的反噬;因為沒有正視心中那個被冷落的 阿尼瑪 (我們想成是你的夢中情人)好了,你把她投射到外在現實的人,她其實是巫婆的化身!要吞噬你的。(之後會特別提到夢中情人系列,如何讓心中的美豔女巫婆,變成你的女英雄?),或是常有台大生、或是工程師偷拍、大老闆偷裝監視器、老牌企業/店家用黑心油。這些我們也可以想成是陰影的大反叛。因為你沒有正視它,它就衝破在你內心的界限,讓你直接這樣去做、讓你以為這是你想要的、讓你滿足於它邪惡的念頭。

我想當好人

電影常常看到我們的大反派,或是主角,在最後一幕會說,其實,我想要當好人;因為我小時候怎麼怎麼……所以我長大才會這樣這樣。陰影的大爆炸,讓你以為那是你要的。外遇時,你以為你找到自己心中的女神了,但沒有想到讓你身敗名裂,連 人格面具 都破了。怎麼會這樣?天命/理想的工作都還沒找到、人生的追尋被迫中止。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那些都是你的一部分。當你用 人格面具 ,去面對外面的時候,就像是我們照在太陽下,總是會產生陰影的,所以怎麼辦,難道就永遠活在黑夜裡、躲在自己的小世界?個體化不是走向自我封鎖的路;而是你有獨處的需要、你要去面對自己內心深處、自己的慾望,自己好好去化解、去理解;這是一條英雄之路;等待你帶著新的、好的理解,再回饋給這社會。就像是來台多年的傳教士,他們可以遠渡重洋,為了心中裡的神、他們可以在他鄉付出。我猜不只是為了榮耀外在的上帝,而是他們內在的上帝。外在的上帝沒有人見過看過摸過,但內在的上帝/神,人人有之。你可以帶著這樣的回歸,就像是哈比人,從魔域回來之後,帶給他們的小鎮,新的故事、更多和外族的接觸和幫助。從一個人的英雄之旅,變成了大家的。

走上自己的英雄之路

road

如果你有興趣,去讀一些關於榮格的書,都會提到以下的名詞:整合、融合、個體化、自我實現。我們都可以理解為:我們除了向外追求華麗的高樓;我們也要向內鞏固好地基。才可以做到好的融合和整合。個體化不是要你放棄和世界的交流,其他的心理治療學派也是一樣的。(有機會後續文章會再聊到)他們都是要你觀照自己的內心,讓你可以過得好,才有機會去和社會有好的互動。大圖裡面,最核心有一個大寫的 Self ,大寫的本我。那個是和這個集體的潛意識交流、還有自己的原原本本的自己,好的壞的,通通都在那。只是我們不理解,我們沒有用心去尋找。榮格覺得人一生就是為了找到那個完整的本我。找到本我的路,就是一個每個人都要走上的英雄旅程。

為什麼我們會喜歡看英雄電影?還有,那些英雄電影的主角為什麼會是英雄?因為他們一開始往往會不受這個社會所包含,或是他們想要走上這個社會、外在不願意他們走的道路,他們不想要符合常規,但只要他們得到他們想要的,他們會拿著這個新的力量,再回頭來,回到這個社會,再受到眾人的愛載。

那是電影啊,你會說。

但我說了,電影/神話/小說/童話,這個創造,不會是只有一個人的。不會是只有電影公司的。我們看電影、看小說,除了欣賞、放鬆、做夢。某個程度,你也是把自己投射出來,來滿足自己。為什麼這類的電影我們看得很高興?很喜歡?這也反映出每個人內心世界,都想要走上英雄之旅。或許因為很多外界放不下的因素、或是 人格面具 ,我們只好透過電影/小說來達到我們想要走上英雄之旅的念頭。

其實你可以。或許這篇文章,你有機會讀到,就會變成你自己獨有的召喚,如果你回應他的話,你會遇到困難和痛苦;你是不情願走上這個道路,但你也會遇到你的幫手;走到一半你也可能很累想要逃跑、也可能有人來幫你。但你也有可能帶著仙丹靈藥再回來,幫助更多的人。

我不知道你的內心和你說了什麼、其實我甚至也不知道我自己要走上什麼樣的道路。但是我可以選擇積極的聆聽、我可以選擇不用時時刻刻去維繫著我的人格面具、我可以選擇重視自己的陰影,但召喚來的時候,不會因為變得太小聲我聽不到;我想要聽得到,也可以即時回應。

榮格幫你渡過中年

榮格談中年危機

你如果去找 中年危機 這個詞,你會發現榮格很常出現。被號稱 中年大叔的心理學 。很多人講到榮格就會變得很神秘,說起話來都不一樣了,開始有種不知道在說什麼,但聽起來又很有道理,聽完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但你在去找尋解答,又找不到答案。我尚未中年,不過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似乎也不會離我太久。我們回想一下,一個典型台灣男生從大學畢業後到中年的路線圖:

當兵 -> 找工作 -> 當苦命小員工 -> (運氣好有老婆小孩買了房子三十年貸款) -> 為了養家加更班 -> 苦命小組長 -> 加更多班(因為孩子大了) -> 沒那麼苦命的小課長….

如果你運氣好,到了中年,可能是一個小小的主管職,讓你可以在人生的路途中可以喘口氣。中間你為了家庭加了不知道多少的班、中間和老婆吵架、老婆的不理解(或是你們也不曾好好溝通過),為了小孩忍耐再忍耐。吃了多少上司的苦頭、喝了多少應酬的酒,從壯志凌雲的英俊小夥子,變成中年胖大叔。但是房貸也稍微還清了、小孩也都上了國中高中、也比較輕閒時,你開始想: X 的,我做的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啊?

如果你還沒有這樣想過,那在來一些情境好了,譬如你的叛逆期的孩子,你只是希望他們好好讀個書而已,他們頂嘴說,那就不要回家;孩子的媽,說如果你都加班,那就不要回來;氣喘喘地跑回娘家。你加班到晚上十點回家,家裡一個人也沒有,你覺得不知道這麼努力,到底是為誰?老闆還覺得養了你們這群廢物,氣死他了。你想想,也對,好像付出這麼多,到頭來大家都不開心、都沒有人滿意?那你畢業以來的奮鬥,到底是為了什麼?

雪上加霜的是,這時候公司新進的員工,總是很貼心地問你需不需要幫忙,總是在加班的時候和你奮鬥到最後一刻;常常都會和你說謝謝。某次你想說晚了載她回她的家,她好意問你要不要上去坐一下,你說好,反正回家也沒有人;再過一個月,她問你,怎麼辦?我有了。

怎麼辦?這個時候你要怎麼辦?

榮格與衝突

榮格心理治療
榮格心理治療

如果你仔細想想,這就是上一篇我們提到的, 人格面具陰影 的衝突爆發。無論是誰,就榮格而言,人生就是要走上個體化的道路,你要不是被逼著走上,要不就是好好地選擇要如何走。榮格對於中年的困惑,他覺得衝突固然不舒服,但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是要告訴你,要好好正視你內心的 陰影 。那些躲藏在心裡角落的地方。 你要做的,是從往外的追尋,改成向內的追尋。不是變得更完美,而是你開始知道你內心的小世界,你開始在乎它們。很多人都說退休之後要樂活、要去鄉下養老,要去鄉下買個房子。但榮格不這麼認為(其實榮格自己也在鄉下買個房子?!),不是只有跑去鄉下躲起來就是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是找塊土地開始耕耘,吃簡單的食物、穿著布衣就好。那只是你騙騙自己而已。 榮格對於這些衝突的看法是好的。它們的存在就是要你好好的想想,你到底,你內心的慾望是什麼? 為什麼這麼崩解常常在中年?因為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人都有相當程度好的人格面具了。有錢了、有房子、有孩子、有地位。所有社會外加的地位權勢也都到達了頂峰,或是已經高過許多人。或許有人貸款還完了。那種日復一日的緊張和壓力都沒有了。陰影結合在內在的本我,就會在午夜夢迴的時候跑出來,一開始的時候是做做夢嚇嚇你;再來就是造成你一時的衝動,做出讓你懊悔的事情。因為它們沒有地方可以去。它們要找到地方突圍。

永恆少年/永恆少女

中年還有另外一個難題: 不想變老 ,但我們都知道

Valar 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

人都會變老,這是多麼無可耐何的事情…… 譬如拿國民少女/中年女子 X 零姐姐來說好了:

如何,當永恆的少女如何,永遠不會變老、永遠的 22 歲正妹無敵。永恆的少年也是,經典童話彼得潘就是最好的例子。或是之前有一部電影,叫來自地球的男人,他都不會變老,每隔十來年就得離開本來的地方,不然人們會起疑心。有次聚會,原來那個老老的同事居然是他的兒子耶,他兒子發現自己走失多年的爸爸,原來不是不要他,而是不會變老。人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學習,我們總是想要在某個地方久留,想要把青春永駐在我們臉上(這也是醫學美容大行其道的原因)。 我也不想變老,但我得面對我會變老的事實。如果女生會花錢去醫美診所、男生就會去健身房、去參加無數的馬拉松、鐵人三項。一張又一張的比賽照,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沒有老,我和時間的比賽中,我贏了!

真的嗎?

但我們越是想要停留在此,就是我們架了一個監獄把自己關了進去。

但你內心的陰影不是變成智慧老人的形象,而是邪惡的老巫婆或奸詐的糟老頭;因為你不肯直視時間;不肯面對自己終究是時間長浪的手下敗將。明白自己身在不同的人生時段,才會給你無限的自由。

所以我說了這麼多,怎麼辦?我不是來看這麼長的文章然後得到,這一切都是你的問題,你要自己想出來。(是你的問題沒錯啊 XD,也的確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怎麼辦。)大多數的人要不是婚姻、要不就是職場,先來說說職場好了。

榮格談職場

其實每個人都有個小小的嗜好,大家都有這樣的幻想,如果我的職業是什麼就好了。如果我可以做什麼就好了。如果我可以環遊世界就好了。幻想的你和現實的你其實就是同一個你。你可以選擇慢慢地去實踐,你可以堅守著夢想和現實,而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衝動反噬。你可以嚐試著不一樣的生活。如果你想去環遊世界,你可以先試試一年去個不同的國家幾天;如果你想當作家,你可以下班去上個文藝班;如果你想要讀個學位,也有不少在職進修的機會。你想要中年轉職,你可以先把另外一個技能練好再說。我們都有很多幻想、我們也都很羨慕別人的生活;但有很多別人吃過的苦、踩到的屎,我們卻不想吃、不想踩。其實你都知道,你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變。寫在這裡,就是告訴你,快去做吧。趁被自己的 陰影 吞噬之前,好好地去處理它。

榮格談婚姻

中年的另外一個危機常見的就是婚姻,結婚之初還在熱戀時,一切好說,有了小孩後,就算有衝突,也是要為了小孩而忍耐。但到了中年,孩子大了,似乎不需要再忍耐了。即使是榮格本人,婚姻似乎自己也有問題,怎麼還好意思來談婚姻問題。姑且不論要如何處理,我們再回到問題的最一開始, 人生是要完成個體化的道路。 ,其實身體中還有另外一半的你(通常是另外一個性別的,看你的性別取象定義);通常男生有一個女性的自我叫阿尼瑪(Anima),女生有另外一個男性的一面叫(阿尼瑪斯),因為篇幅會過長,所以細節留到明天的如何找到另外一半再細講。 我們常會聽到有人有 一見鐘情 的體驗,榮格說,那是你心中另外一半投射到現實生活的她/他。但隨著日子一天過了一天,你發現這兩個不一樣……。榮格說,兩個人在一起,其實不是兩個人,而是四角關係(天啊,好複雜)你和現實的另一半,你和自己的理想伴侶、你和對方的理想伴侶……

四角關係,難解。

anima

我們都聽過一個寓言(其實是柏拉圖的寫的),就是人類一開始是完整的,被懲罰後,切成一半;所以大家終生都在找自己失去的另一半。榮格又出來說話了,其實另一半不是往外找,而是往內走。陰影是要你往內找,找到自己內心那個被淹沒的一半。也就是說,男人會越活越像女人;女人會越活越像男人。我們總是被社會性說,要有男生/女生的樣子。男的要養家,女的要相夫教子。但其實一個完整的人,不是男的陽剛、女的陰柔。一個完整的人,是什麼都要有的。如果你誤會了,你誤會成是要向外追求、你以為你自己花了這麼多年都在錯誤的人,所以你要外遇、所以你要放棄這段感情;通常的下場就是,下一段也沒有比較好,永遠沒有對的人,因為這一切都是你的投射而已。你以為找到的理想的一半,是你內心的完美情人,不是現實生活的。

當你往內走,正視自己另外一個被淹蓋的自己,傾聽他要什麼?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而對現實的另一半,也讓他有機會去為自己負責。每個人都有獨處的需求,把自己的自我邊界處理好,你自己和他才有可以再一起走下去。你可以把自己處理好,不依靠別人,才不會覺得對方有要回應你,不回應你你就生氣。而無止際的爭吵、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多是來自於雙方的自我邊界總是沒有畫清楚,都把自己內心想像的完美情人,投射到對方身上;但完美情人不是應該要依照我們的想像辦事嗎?如果他/她沒有照我的想像做,我就生氣。我們都忘了,對方不是我們內心想出來的,他/她沒有必要照我們的想像做事。只有自己把自己的想像限縮在一個完整的容器裡、承認自己有一個不同性別的我在內心希望觀照;我自己需要一個場合獨處、去處理自己內心的那一塊;你等我,等我處理好。就像政治人物常說:和解共生。你要和你的現實的另一半還有自己想像中的另一半合解,才有共生的可能。

榮格幫你找到另一半

榮格說你內心的理想另一半會有四個變化。上文並沒有特別提到。但理想的另一半是在你心中喔,不是向外找尋,我們現實生活的親密關係,也只是幫助我們達到自己完整的一個人。想要有好的婚姻,要先成為更好的自己(我記得這是不少講婚姻關係書會寫的)。書中會羅列很多理由,告訴你為什麼。我這裡也有榮格假定的理由,就是人生是要完成 個體化 的路線,因此,我們內在有一塊和我們外表性別相反的性別;因為社會或是種種原因受到壓制,所以我們要去直視這一塊。只有自己處理好自己

一個完整的自我

你是愛你的妻子,還是你想像中的那個完美情人?換句話問好了,你是愛”達到你想像中那個完美的人”,還是現實這個人?好繞口。我們其實分不太清楚我們自己要什麼,總要自己年輕的時候,談過幾次戀愛、被傷害幾次、也傷害別人幾次,才可以分得出來,現實的人和想像中的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我們的想像通通要另外一個人好好負起責任,要改變他們成為我們想像的樣子。要他們互補我們。如果我是外向開朗;我希望我的另外一半是內向的,是有點憂鬱小生,對事情可以更加仔仔細細考慮。我們停在這裡一下,這樣的論述,好像怪怪的? 為什麼你 現實 的另外一半要和你互補啊?那是你想像的另一半啊;那其實也是你的一個部分;你不願意去面對而已。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其實愛玩的你,總是在 party 回來之後感覺到空虛寂寞覺得冷,覺得心裡總是有一小塊的自己是喜歡安安靜靜一個人的,你總是喜歡安靜乖巧的女生/斯斯文文的男生;而天性愛獨處愛看書的你,總是喜歡那個球隊帥氣的隊長/活潑笑容滿滿的女生。 其實那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啊

love

來幫各位複習一下經典吵架句子:「你哪有喜歡我!你只是喜歡你自己而已!」

沒錯,答對了!每個人都喜歡自己而已,哪有誰喜歡誰這件事,nonono。什麼,我此話一出,現在戶政事務所已經大排長龍;還有人說生育率很低了,你是要把人類滅絕嗎?!沒有沒有,人生而在世,就是要和他人互動,我也想要有個可以陪我人生旅程的旅伴。但我知道我的旅伴和我想像中那個完美的另一半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完整的他人;一個還是我內心的一部分。當然我偶爾也會搞混、當然偶爾也會覺得氣餒。但是你不會把氣出在真實的人身上,因為這樣會傷害他人,對於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你大罵他/她;你翻舊帳;你說別人的比較好。這些傷人的話;不會傷害到自己想像出來的另一半,只會傷到 真實的人 。有些話你是想要對自己的想像另一半說,並不是真的對方。但對方分不出來;或許你自己也常常分不清。 好的相處之道,就是先把界限分得清楚,什麼是我投射出來;什麼是他人?我說得話是要對誰說的?真的他人嗎?還是那個想像出來完美的另一半?

四個變化

榮格提到我們想要的理想伴侶有四個變化,這部分或許有受到佛洛伊德的影響?總之我們會受到我們的父母或是長輩們的影響。
一開始我們是希望身體健康的對方,對我們可以立即回應我們需求的;再來,我們會想要像是美麗的/健壯的,像是流星般短暫而華麗的愛情;像是羅密歐/茱莉葉般,淒美而動人;第三個階段是希望可以回應有智力上/道德上的要求,譬如教授或是權威人物或是可以包容我們、給我們心靈上的慰藉。最後,才是到精神上的需求,智者、哲學上的追求。最後和我們的 Self 成為一體。
說起來有點抽象,不過可以理解:我們年經的時候,總是在乎外表/身材;接著我們需要可以幫忙我們生涯上的人,如聰明的人/有智力/有家勢的人;接著我們希望有人可以守護著我們,最後,才希望找到平起平坐,對他沒有任何要求,只是意見相同,可以一起成長努力的人。這些都是你內心深處想要,也就是說,這些是 你自己 想要的。
你渴望年輕/美麗,你渴望智慧,你渴望靈性的關懷。所以你向外找一個這樣的人可以提供你的要求;如果他們不能提供,你就生氣、你就放棄,你覺得這是對方和你下的契約,對方要遵守才行;但你忘了/你分不清,這些都是你自己通往 個體化 的道路上,你需要的,沒有人有義務去配合你演出。

守候對方獨處的權利

有距離、有界限的親密感,不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我分不太出來誰是誰的混沌泥巴大戰。而是我們個自是兩個完整的圓。兩個完整的圓,可以讓車子動、可以移山、可以一起努力,就像我說的旅伴一樣。我們的旅程是相同的,但我們用個自的眼睛、個自的感觀去體驗。我們可以一起對抗這個整個世界的不合理,一起照料對方,但我知道我是我、你是你。每個人有自己秘密和隱私,我信任你;你也信任我。你有你的興趣,我有我的,我不完全認同你的看法,但我也不會因此而生氣。這個很能做到,不過那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不要求兩個人變成完完整整的一個圓,一定要唱同一起歌、看同一場電影。你們可以有各自的一片天,但需要對方的時候,對方會挺身而出。

所以,找好你的旅伴;和他一起成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