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的治療1
今天自由時報的頭版新聞是「4道問題就能檢測 逾13%學生沉迷手遊」2。這是由林煜軒醫師團隊設計出來的評估量表3,也符合台灣的國情。其實遊戲成癮、手遊成癮、網路成癮,目前在ICD-11已經是正式的病名了,而在在DSM-5裡,目前還沒有列入病名。在診間遇到不少家長都有詢問如何治療,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六月在JAMA裡所介紹最新治療的方式。
遊戲成癮(game disorder)的主要核心症狀就是 行為控制差 ,而遊戲成癮的層面比較廣,包括可能是基因、個性、教養等等。其行為可能是認知或是注意力等心理方面的異常,也在遊戲成癮的人身上發現執行功能不好。他們會有日常功能的缺損,譬如真實世界的社交互動、學業、工作無法順利完成,甚至基本的生活都會發生問題。
而憂鬱症可能會伴隨著遊戲成癮,因此,目前研究的主要治療仍然是以認知行為治療(CBT)為主,而藥物治療目前比較有研究的是抗憂鬱劑(如 bupropion and escitalopram),不過有待更多大型和再更嚴謹的研究。
因為研究的設定,目前發現認知行為治療(CBT)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減少遊戲成癮和憂鬱的症狀,還有焦慮的狀,但目前還缺乏長時間的追蹤之後的效果,還有是否能有效減少遊戲時間,目前還是不清楚。
認知行為治療搭配以下三點,是目前比較有效的做法
- 改善造成過度遊戲的錯誤認知(包括態度、信念、偏差)
- 培養對挫折(或是不舒服情緒)的忍受度、指導情緒正確因應的策略
- 培養社交技巧和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包括運動等等)
而且如果是兒童或是比較年輕的成人,家長也要一起進入治療系統才會有效。
像是戒酒無名會,也有類似戒電動的團體也是有效的。遠離和不使用電腦手機是有幫助的,但是現代社會工作上很難不使用電腦或手機……
國外有線上的自助團體 https://gamequitters.com/ 。目前有一定研究顯示是有效的。
- King DL, Wölfling K, Potenza MN. Taking Gaming Disorder Treatment to the Next Level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n 3]. JAMA Psychiatry. 2020;10.1001/jamapsychiatry.2020.1270. <10.1001/jamapsychiatry.2020.1270> ↩︎
- https://www.nhri.edu.tw/News/more?id=68a28b157e644ca2bfdfa79c1c590975 ↩︎
- Pan YC, Chiu YC, Lin YH.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atic Mobile Gaming Questionnaire and Prevalence of Mobile Gaming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in Taiwan. Cyberpsychol Behav Soc Netw. 2019;22(10):662-669. <10.1089/cyber.2019.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