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晚睡讓你得精神病嗎?
昨天的貼文有提到晚睡的人有發現,大腦的在楔形葉(precuneus)中,夜貓子的灰質比較多。被推測因此腦內的連結變少。其實夜貓子和精神疾病的關係,一直都是精神醫學界的熱門討論。
TL;DR: 先說結論, 夜貓子不一定會得到精神疾病,只是在精神疾病中有觀察到容易晚睡的情況。所以,可以的話,早點睡覺!
晨型人和夜貓子
這樣的分類是依據人們的生活作息、生理時鐘來分類的。早睡早起或晚睡晚起在人類中其實是類似常態分佈的。生活作息在現代社會因為學校、工作、社會需求、24小時都有燈光的環境,變得和以前不同。晨型人和夜貓子的區分,也不單純只是基因(先天的因素了)。但是有發現青少年有一定的比例會從本來的晨型人變得比較晚睡。
夜貓子和精神疾病的關係
這幾年下來,其實大量的研究都有發現夜貓子的確有比較高的風險罹患精神疾病,譬如憂鬱症、雙相情緒障礙症。有高達36份研究中,有35份都有發現這樣的情形,而和憂鬱症最常被討論,甚至有發現,有比較高的自殺風險。在雙相情緒障礙症的治療中,良好的睡眠作息也是治療的方式之一。在酒精和物質濫用中,也有發現在夜貓子族群有比較高的比例。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中(ADHD)也有發現夜貓子有比較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有學者指出,在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中,夜貓族的比例也相當高
晚睡可能是果,不一定是因
有研究指出,基因所造成的夜晚生活型態佔了21-54%。科學家發現,精神疾病的基因和夜貓子的基因或許有關連性。 CLOCK
gene就被發現在夜貓族和憂鬱症狀相關。我們都知道失眠、睡不好,可能會讓心情更低落,心情低落又更造成睡不好。但是晨型人可以把失眠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給抵消一部分
24小時的便利超店
除非是先天的夜貓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是因為環境所造成的。生活在都市之間,要24小時都接觸到明亮的環境是非常容易的。這也會讓大腦調控日夜節奏的生理時鐘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故障。其實減少夜間的燈光接觸是對精神健康是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你24小時都接觸到光的話,會產生憂鬱的症狀,老鼠實驗也證實長時間接觸光線,會變得比較焦慮。
腦影像來證明
除了昨天文章提到在大腦的在楔形葉(precuneus)中,夜貓子的灰質比較多。更早的研究還有發現到掌管害怕反應的杏仁核(amygdala)在夜貓子中比較大、功能性地連結比較弱。還有掌握神經報酬迴路的內側前額葉皮質(mPFC)在夜貓子的活性減少,這和和酒精成癮患者的腦影像表現類似。此外,在自我評估報告中,夜貓子的衝動控制比較不好。
是先天還是後天?可以改變嗎?
早期的研究都會認為睡眠型態是先天的。但近期的研究發現,夜貓子或晨型人可以透過治療而有所改變(譬如行為介入、認知行為治療)甚至使用抗憂鬱劑來改變睡眠型態。但是,目前仍然不清楚,如果修正了生理時鐘,是否真的會減少得到精神疾病,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
結論
「我不知道神存不存在,但如果他存在,我相信他,我不會下地獄的機會比較高」
夜貓子的生活型態近年都被許多研究證實和憂鬱症、雙相情緒障礙症有相關性,這幾年從腦影像得到更多的證實。但是是什麼導致晚睡的?都市24小時的工作型態、基因、燈光等等,或許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改變生活型態有沒有幫助?或是可以修補先天的不足?也還需要科學家有更多的研究。但是早睡早起肯定是沒有壞處的,可以的話,早點睡吧!
參考資料
- Kivelä, L., Papadopoulos, M. R., & Antypa, N. (2018). Chronotyp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Current sleep medicine reports, 4(2), 94–103. https://doi.org/10.1007/s40675-018-0113-8
- Taylor, B. J., & Hasler, B. P. (2018). Chronotype and Mental Health: Recent Advances.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20(8), 59. https://doi.org/10.1007/s11920-018-0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