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家庭為情緒的單位
家庭中只要一個人做出改變,
其他人也會因為他的改變而有所改變
自我分化有成功嗎?
這個想法是你的想法,還是你生命歷程裡面,遺留下來的?
- 個體化(阿德勒)的驅力:獨立於世、做自己
- 想要和他人連結的驅力(fusion): 依附、歸屬、認同
高度分化(情緒成熟)的人,可以兩者做得很好
不成熟的做法:在關係中找慰藉、在多人的關係裡,建構自我
情緒系統中的焦慮升中;連結的拉力會增強,難以維持個體化
分化的成度越高,存在越多的基本自我,不需要依附在他人身上。
界限清楚、對情緒和理性掌握得很好、比較少的「偽自我」、人際關係好、不易被情緒勒索
三角關係裡的焦慮流動
當兩人關係緊張時,會自動地以某種方式把第三者拉入這個焦慮裡面。
緊張的情可以轉移到第三人;而第三人若不舒服,則在向外找尋第四人,
變成一直向外流動的焦慮。
陷入關係危機時,人們的行為和平常都差不多,只是在於行為更激烈、情緒更焦慮而已。
但是要讓焦慮低,人們才會開始思考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不好的關係,可能來得更早;是童年嗎?
要加以觀察行為、感受、想法的模式是什麼?
其中一個人的症狀,人人都有份,症狀也是傳達關係焦慮的方式
- 解方:情緒中立
不偏頗同情某一方為受害者、也不指責某一方為加害者。
不把問題歸在其中一方,全部的成員都有責任。
情緒是強烈的身心反應
以下幾種關係模式,都只是為了處理焦慮
- 衝突
- 疏離
- 切割
- 過度運作或運作不足的雙方
衝突
婚姻衝突基本上是雙方互不相讓,缺乏調節。
焦慮 => 尋找指責對象 => 把問題投射到他人 => 看不清自己
=> 陷入爭執 => 吵/打架
解方:
只要有一方停止把重點放在對方,把重心放在自己,以及自己的這個問題的影響。
只要有一方冷靜下來。
觀察自己的成長脈絡,
回顧自己的原生家庭
疏離
無意義的冷漠
一個追,一個逃;或是雙方都想要保持距離。
工作狂、花大量時間在自己的興趣上、保持沉默、不談重要事情。
當你帶著緊張情緒想要溝通,越是說出感受,另一方就會想要遠離。
解方:處理自己的焦慮、觀察原生家庭、觀察對你帶來的影響
切割
否定和家人間未解決的強烈情緒依附、佯裝自己更獨立的樣貌。
疏離的極致就是切割。
為了適應系統中長期或急性的強烈焦慮而發展的手段。
未分化讓雙方的自我融合,因而製造焦慮
解方:
- 檢視過程
- 我在這切割中的角色?
- 我做了什麼,使情緒強烈到需要切割?
- 未來我可以做什麼來避免
- 努力恢復情緒切割的關係,獲益最大的是自己
運作過度/不足的關係
一方負起許多責任,一方過於順應。
一個高功能、一個低功能。
高功能會遇上低功能的;只有當你停止高功能的做法。
解方:
高功能的一方停止過多的責任(僅為自己負責),
低功能開始替自己做決定。
只要其中一方主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自己負責。
完美的關係
高度分化
- 區隔
- 平等
- 開放
家人的反應
家中成員的其中一人邁向較高分化的過程,家庭系統就會被擾動,該系統會自然而然的移動;因為你的一小步,都會為家庭系統帶來騷動。
你家人的回應:
- 說你錯了
- 要你改回來
- 恐嚇你不改回來的話,後果自負。
改善人際關係的捷徑
- 在原生家庭裡的各項關係中,努力運作;就是改善人際關係的捷徑。
- 如果你在延伸家庭中,能夠跟每一位仍然健在的家庭成員建立起一對一的關係,這會是你這輩子做過最能夠幫助你『長大』的一件事。
- 在每次的家庭聚會,盡可能花時間與每個人單獨相處;回到原生家庭,去了解家庭的情緒是如何運作的,練習自我控制。他們愛不愛你不重要。學著明白,他們當年已經就他們所知道的盡最大的努力。
- 努力自我分化,意味著在原生家庭關係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改變自己
改善關係,其實是一種單打獨鬥的功課,是種自我的成長。要求別人改進是沒有必要、不重要、而且是不可能的。
每個人都想要改變別人,那是不可能的。
改變要發自內心,為了自己的緣故而改變。
一個人為了實現更高的自我分化,是有可能激勵其他人的自我分化。
重點是你自己身上,原生家庭和解是很辛苦的。
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標準做法。
需要時間、精神、思考
參考書目
-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 商周出版
- 原生家庭療法: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 本事出版
- 炸彈客,沒有那麼簡單。家族成員情緒失控釀災,包溫端出救火新概念.張老師文化
- 解決關係焦慮: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 張老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