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

有創意的小孩

前些時日在 New York Times 讀到這一篇文章:How to Raise a Creative Child。作者 Adam Grant 是正向心理學的教授,發表相關的書籍和論文無數。但這篇文章有吸引到我。這是從他一本書中的精華,台灣也有這本書的中譯本:《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但我比較喜歡原本的書名: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Originals,原創, 才是改變世界的力量,反叛是原創的一個過程,而不是為了反叛而反叛。這本書提到很多讓人如何更有原創力、創造出新的事物,而非承襲前人的作法而已。這本書的第六章:How Siblings, Parents, and Mentors Nurture Originality 是今天本文的重點。其他章節也十分精采,但想和大家聊聊,如何,養出一個俱有原創力的小孩。

首先,第一點,可能各位就看不下去了……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most creative children are the least likely to become the teacher’s pet, and in response, many learn to keep their original ideas to themselves

第一點:最有創意的小孩,老師們都不喜歡。不是老師的寵物,各位家長,你想想看,你以前國小時代最聽話的那些同學們,都是最有成就的嗎?

第二點,不要管太多。 什麼?!不要管,不然你來教。 不不不,我不想教你的小孩…… 如果這麼生氣,不然我們先來聊聊棒球好了,好嗎?

有創意的小孩 閱讀全文 »

需要你的全心全意

無限的時間

最近正在看這一本,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不過今天不是要和各位談正念,而是想要和大家來聊聊教養的一個小小想法。這本書的開頭有一個小故事,題目是「有了無限的時間」,一行禪師在法國的友人家,友人有個小孩,他們兩時小時的聊天裡,小孩一下鬧來鬧去、一下講話講不停,作者在書中寫:「不時打斷我們,叫我們無法好好談話」。一行禪師問友人:「家庭生活比單身漢輕鬆嗎?」友人沒有回答。 這時友人說:「我發現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的方法,以前我都把時間分割成好幾部分,一部分陪太太、一部分陪小孩、一部分做家務,剩下的是我自己的,可以讀書、寫點東西、研究、散步。」 「但是現在,我試著別再去分割時間了」

「我把和小孩玩的時間也當做是我自己的時間、幫小孩看作業時,我想辦法把他的時間看作是我自己的時間;和他一起做作業,感受他的存在,並且想辦法讓自己對我們在那段時間中所做的事情感興趣。」 「現在我有了無限的時間給自己」

需要你的全心全意 閱讀全文 »

小孩的母語

動物園

動物園

建議可以一邊聽這首歌看本文。這是一個歌手 王昭華 寫的兒歌,用動物來教台語的八個音調。很可愛,我女兒現在也可以唱這首很可愛的歌。

我也是因為這首歌,才知道我每天用的語言有八個音調。

本來想要好好地寫在部落格上,但還是先寫在這晚點在整理吧。

我一直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是當我的爸媽都和我的女兒說華語的時候,我突然有種莫名而來的可悲感。沒有人再說這個語言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台語變成不再是我日常使用的語言。很多東西的詞,無以名指,你根本不會用台語發音、你也說不出來。

不說台語(或是你的母語),某種程度是種記憶的斷層。我無法想像再過十年、二十年,我爸媽用一種很疏離的語言,和他們的後代疏離。而是誰造成這種疏離感?是政府?是我爸媽?是環境?還是因為大家不講、電視不演、書本沒有、學校沒教?是誰讓這記憶斷層的?是誰讓這一代又一代有鴻溝的?我覺得我好像可以做點什麼,至少,我可以選擇和我女兒也說台語。

女兒的表姐大她約兩周,是台法混血,表姐的爸爸媽媽覺得講母語很重要,所以她僅會說台語和法語。有次閒聊,表姐的媽媽說了一句話,“因為我覺得台語很親切,可以在家人之間講”。是啊,那些你下意識會講台語(母語)的人,都是你最在乎、最重視的人。

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變成局外人、異鄉人,只有他不會說台語(母語)。是我的問題。

小孩的母語 閱讀全文 »

人的差異不是天份,是你的努力-讀《恆毅力》

恆毅力這本書是我看完《Peak》的隔天開始看的。雖然這一本的內容豐富一些,而且還有提到更多關於 deliberate practice 的其他面向的東西。譬如文化、譬如教育、譬如要怎麼有動機一直持續下去? 但這一本書的衝擊相對於 Peak,我個人覺得 Peak 更好看也更值得先看。但如果中文版的話,這本有天下文化出版的,最近有在書店做足廣告。作者還會來台灣演講呢!中文名是《恆毅力》,如果有興趣想找來看的話。這裡是看英文版,有些心得或是文章中的翻譯是我自己的詮釋或許和中文版的用詞略有不同。TED 上面,點閱百萬的 演講在此

這裡有一些比 Peak 還要多一些論述:

  1. 要怎麼挑到一個技能,然後一直點開這棵技能樹?
  2. 可以換技能嗎?
  3. 天份一直都沒有提,總是有天才吧,你承認嗎?

提出物競天擇的達爾文在他晚年的回憶錄上是這樣寫的:

Darwin’s opinion on the determinants of achievement—that is, his belief that zeal and hard work are ultimately more important than intellectual ability.

決定人的差異的不是遺傳、不是天份、不是資質。而是你有多努力。而關於天份,作者認為,或許有吧,有人就是有天份,但那又如何?因為天份如果只有算一次的話,付出的努力會算兩次。

I’ll argue that, as much as talent counts, effort counts twice.

你的努力會算兩次,所以只要你比有天分的人多 0.5 的付出,很快的,你就會追上,甚至超前。

在這本書寫的 Grit ,和《Peak》一書所提的 deliberate practice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是那些你一直做、努力做、努力去改進的事情。所以你要找到一個你絕對要做的事情,接著,你就死板板地做。

Grit has two components: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但這裡的 Grit 還多了一個, passion ,熱情。你怎麼去死板板地做一件事?你怎麼能去重複一直做一件事情?

人的差異不是天份,是你的努力-讀《恆毅力》 閱讀全文 »

孩子大鬧,是你的問題還是他的?

身為父母的焦慮

我記得我稍大一點的時候,我父親告訴我,當他開始當父親時,他常常會去請教他同事,可能他同事有小孩已經讀得不錯、也教得不錯,總是用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他一些事情。他也會在報紙上,如果看到不錯的文章,總是會剪下來。那時的我還是不父親,無法理解那種焦慮,甚至當時也不覺得是種焦慮,而只是小故事、父子的對話錄而已。如果我的孩子長大,或許有一天,我會告訴他,當初,我也是很焦慮,不知道要如何面對另外一個生命的到來。

先處理好你自己

當小野獸們不到一歲時,他們只的吃喝拉撒睡,基本上你和他們說什麼,他們也聽不太懂。他們也只會哭和傻笑來做為對你的回應。那種無力感和挫折感,還有半夜要起來處理小嬰兒喝奶、陪睡不著的小嬰兒玩耍,想著今晚大概又不用睡了。這些無眠無力的夜裡,哪裡來的時間再考慮小孩啊。自己都筋疲力盡,這些書本、這些聖經教科書、醫師們、育兒專家們,都告訴你,愛是永無止盡,你要加油。但誰來關心你啊?

孩子大鬧,是你的問題還是他的? 閱讀全文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