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本來就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看《誰是被害者》

活著就是件沒有意義的事

這部台灣的連續劇得到許多人的好評。最後一集多是在反思生命的意義。最後都在做哲學上的辯論:「死的有意義 vs 活著的小人物」,林心如主演的反派是要提倡「好死比賴活有意義」,而許瑋甯主演的記者是想要告訴人們,賴活就是有意義。活著去體驗一切、去改變一切,活著就會有希望。無論是你過去做錯事的、想要反抗、想要找尋正義、想要替自己發聲的;無論是哪一點,只要活著,你就會有希望。死的瞬間,或許透過案件,可能得到社會的報導,看似得到了關注,但那也是瞹間而已。你的痛苦不會消失,而且可以會讓愛你的人更加痛苦。
影集花很多時間在處理親情、這些人物主角過往的故事。裡面有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

不是死亡的勇氣,而是活著的一點希望。

這都會讓我想到Viktor Frankl寫的《活出意義來》,他是集中營的生活者,也是精神科醫師。他後來創立的意義治療,演變成存在心理治療。他在集中營,所有一切都被剝奪,唯有人性最後的自由,選擇自己的態度和生活方式,這是你不會、也不能被剝奪的東西。可以活下來的,都是有最後一絲絲希望;或找到最後的生命意義。活著的意義有三種,一種是你想要追成外在的成功、一種是你想要體驗如愛情、親情;另外一種是你克服困難的意義。

存在心理治療的Yalom說人生的四大終極關懷:「自由、孤獨、死亡、無意義。」看起來很悲觀,但其實就是強調人類的自主性。我的標題寫的「活著是件沒有意義的事」,正在存在主義想要說的。「存在先於本質」,我們是先活著,而不是先有意義。意義是你活著的時候,才會去找尋的。

影片中的小人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苦難和故事,男主角不善於和他人溝通,以為離婚是對老婆、女兒好。要還給他們「自由」;想要自己處理自己的「孤獨」。但自由和孤獨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兩者不可兼得。大部分的人都想要自由,不要孤獨,人人都在這裡面掙扎著;而人終會一死,每個人在死之前,都會一而再地問,我活著有什麼意義。

活著就是一點意思都沒有的事情啊。

反派說出這樣的話:「選擇死亡不殘忍,而是讓它沒有意義的活著。」

本來就沒有意義了啊?你沒有去找、去奮鬥,哪裡來的意義,神也不會告訴你。死亡不用你選擇,這是必然的結果,有誰一直活著?不應是沒意義只好去死,而是想盡辦法在此生找到意義來。

活著就是工作,人生從小時候被別人照顧,長大了就要開始工作,有小孩就要照顧他們,爸媽年老了要照顧他們,即使你孤身一人,你也要繳稅去照顧別人。人生就只有兩種,一種被別人照顧、一種是去照顧別人。你說有什麼意思?這裡面有一個房仲,他有一個老爸,但自己得了胃癌末期,被公司欺負。你說他活著有什麼意思?不如自殺讓公司難堪。這是兇手的邏輯。影片後來用一小段可能的描述說了他如果活了下來,他可以和老爸一起看花開、一起吃飯、一起過日子。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啊。就是和你的家人,一起過日子,這不就是意義嗎?活著的每一天可以去掙取自己的權益,可以去爆料公社、去投報紙、去寫信給總統府、給立委、去Ptt當鄉民發文。臉書開社團成立受害員工自救會。你沒有去試試看你怎麼知道哪一招會成功?「無能為力的痛苦,但是卻還是想盡辦法活下去」,這個就是生命的意義啊。「意義」是活出來的、是找出來的。沒有人會跟你說、如果有人跟你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那個人一定是騙子。因為我的意義、我想要活下去的理由,一定和你不一樣。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找出自己的意義出來。

這部影片都瀰漫著「死亡」和「無意義」在其中。原著的作者和影集的改編,把存在主義都融入在裡面了,只要你面向的是人生、面向生命的終極關懷,就是會碰到這四大主題。

「環境不能限制你的心靈,人都有終極選擇的自由,你可決定自己生命的意義,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

影集的最後,結局是好的。這影集裡,每一個人都是殘破的,每一個人的選擇都不同,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每一個活著的人仍然在找尋活著的意義,他們用最後自己的一點努力,不願意向艱苦的環境低頭,用最後一點點的勇氣,找出繼續活著的原因。

在〈活著本來就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看《誰是被害者》〉中有 1 則留言

  1. 活著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但有意義的事,必須活著才能創造。
    看起來,活著,講的是創造之機。
    創造之機,只要能在時序上前進,意義大概也不會不可得。
    從這個角度來看,好死、好活,也沒說哪個一定比較差。但歹活一定會讓人辛苦倒是。
    這是一篇啟迪、刺激思索的文章,謝謝貴所的分享。另外,最後也歡迎貴所來我的部落格參觀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