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母語

動物園

動物園

建議可以一邊聽這首歌看本文。這是一個歌手 王昭華 寫的兒歌,用動物來教台語的八個音調。很可愛,我女兒現在也可以唱這首很可愛的歌。

我也是因為這首歌,才知道我每天用的語言有八個音調。

本來想要好好地寫在部落格上,但還是先寫在這晚點在整理吧。

我一直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是當我的爸媽都和我的女兒說華語的時候,我突然有種莫名而來的可悲感。沒有人再說這個語言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台語變成不再是我日常使用的語言。很多東西的詞,無以名指,你根本不會用台語發音、你也說不出來。

不說台語(或是你的母語),某種程度是種記憶的斷層。我無法想像再過十年、二十年,我爸媽用一種很疏離的語言,和他們的後代疏離。而是誰造成這種疏離感?是政府?是我爸媽?是環境?還是因為大家不講、電視不演、書本沒有、學校沒教?是誰讓這記憶斷層的?是誰讓這一代又一代有鴻溝的?我覺得我好像可以做點什麼,至少,我可以選擇和我女兒也說台語。

女兒的表姐大她約兩周,是台法混血,表姐的爸爸媽媽覺得講母語很重要,所以她僅會說台語和法語。有次閒聊,表姐的媽媽說了一句話,“因為我覺得台語很親切,可以在家人之間講”。是啊,那些你下意識會講台語(母語)的人,都是你最在乎、最重視的人。

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變成局外人、異鄉人,只有他不會說台語(母語)。是我的問題。

是我覺得講華語方便,我忽略他的權利。

母語

大學期間,有一陣子,也覺得講台語好low。可見党國教育的遺毒。覺得在北部講華語好時尚。但後來想想,這不就是黨國的陰謀啊。就是要消滅你的意識、奪取你和土地聯繫的根。語言就是語言,沒有什麼高檔、低檔、蠻族、貴族。沒有這樣的分別。

鄭立寫過一篇文章被小學教育消滅的愛爾蘭語
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

我引最後一段:

” 失去了語言的愛爾蘭,也失去了一切。沒有語言的人也保不住性命與財富土地,而這一切,不過就是源自一開始時的不謹慎,迷信權威和輕率而已。有些人以為學校教育學英語,愛爾蘭語可以在家學而不會衰弱,結果證明他們錯了。”

失去語言,就失去了一切,至少,現在我們還能做點什麼。是垂死的掙扎也好,但不掙扎,就什麼都沒有了。至少,你可以選擇掙扎。我無法影響大眾要怎麼看待這個語言、無法改變政府。但,我可以讓我最愛的家人們,一起享受這個語言的美好。

可是我覺得我好像少了什麼。少了和這片土地的聯繫。我再想,有沒有什麼系統化的學習方式?其實台語在教會的體系下,有完整的文書系統,現在有教育部的”台羅拚音”。有人說台語文,為什麼要有台語文。我一直到學了台語文,才知道”小孩”和”印章”發音的些微差距,我現在可以發正確的音了。

如果小兒,一定要學語言的話,我覺得就是台語和英語,一個是對自己的文化認同;一個是和世界接軌。所以寶貴的知識,是英文寫的,不是華語。而台語,是自己的根。

或許是中了榮格的毒?

母語不僅僅是文化的保存,而是一個人的根;一個人通過這個和一個廣大的集體潛意識的融合。你不會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而是由你所認同的文化、世界、語言所支撐著。

為什麼讀經典、學語言,就是為了要豐富一個人的精神文化。一個有豐富的精神文化,才有一個健康的心靈,可以去面對變化無層的世界。

我女兒長大了,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想要講什麼話、變成什麼樣的人、要住哪個國家。但我得要提供他選項,而不是只有單一種文化、單一種語言,他沒有選擇,就是我的過錯。就如同我爸媽教我台語。或許我曾經覺得這個語言不重要,但是我現在想要鑽研這個語言、想要學習他的文字時,我可以透過我的自由意識。而不是我不知道有這個東西的存在、我無從選擇。

集體潛意識

我記得有一次陪聽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分析一個在台香港人某種失去集體潛意識、在這個他鄉奮鬥、失根的故事。日久他鄉不會變故鄉。絕對不會;只有文化、語言、還有豐滿的集體潛意識,才可以把他鄉變故鄉。像是猶太人的宗教,總是把他鄉變故鄉。

我如果什麼都不做,就是把這個土地變成異鄉給我的兒女們。賺再多的錢,沒有足夠的文化素養,也無法好好使用。

ABCD可以先不用學,注音符號也可以先不會用;
但台語(母語)一定要會講。

這是一個人最底層的根,才不會長成失根的蘭花。

寫得很雜,不過我最近一直揮之不去的想法。看到我的人,請和我說台語,謝謝。

ps.

  1. 如果我女兒聽不懂的,我會用華語講一次、台語再一次。
  2. 台語文學習資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