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來,會不會比較快

什麼都學到底好不好?

兩三年前,很流行人的差異不是天份,是你的努力-讀《恆毅力》想要成功可以靠運氣嗎?只能靠你的刻意練習! 這類型的書,告訴你要努力,而且要越早選定一個方向前進才可以,否則你很有可能無法成為頂尖高手。沒有錯,想要成為頂尖高手,一定要很努力、要花很多時間;但是有兩個問題:

  1. 一定要從很小的時候就得決定自己要做什麼嗎?
  2. 如果我是興趣廣泛的人,難到就不可能做出什麼大事嗎?

一直到最近有一本書目前中文還沒有是David Epstein寫的叫《Range :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可以回答上面兩個問題。希望今年可能看到台灣版的問世。

Tiger Woods 和 Roger Federer的童年

這兩個人很熟悉吧?一個是高爾夫球界、一個是網球界的常勝軍。你以為他們從很小就開始打高爾夫球和打網球嗎?錯了,他們什麼球都打,什麼球都玩,一直到國中年紀才決定要專心在高爾夫球和網球。
這本書沒有要否定《恆毅力》、或是《刻意練習》所說的,要練習很多的時間,才可以變專家。要成為厲害的人要花時間,但這僅限於要成為「專家」;作者指出,如果是需要創意越多的工作,可能要接觸更多的面向,而非專精一門學問。作者在前面幾章舉了很多的例子想要說服讀者這一點,還有提到在中古世紀,有個樂團專門收留孤兒,訓練他們什麼樂器從小都要學,而非單一樂器,最後也組成了很有名的樂團;還有大學生的智力測驗,以經濟系的學生得分最高;因為他們得讀很廣泛的東西。現代的音樂家如馬友友,一開始是學小提琴、後來又改學鋼琴,一直到後來才在大提琴裡定下來。

做錯了很好,越早錯越好

其實就是錯誤學習。在人生的初階段做錯事或錯誤連連,會讓你看起來很平庸;而且表現不佳,但是因為你自己做錯的,所以你會自己記得更清楚。裡面提到一個實驗是學微積分的大學生,分成兩班,一個是名師教的,學生成績都考得很好;另一個就是普通的老師教的,學生成績相對比較不好;學期完後,再過一陣子,再來考微積分,誰考得比較好?

對,就是那群普通老師教的學生,一開始考得比較差的。

因為他們都得靠自己想,而非有好的老師整理好,直接背下來來得好。

那些想要找補習班名師速成的家長們也可以想想,你要教你的小孩什麼?是快速拿到好成績;還是養成追求、渴望知識的人?

teachers and students must avoid interpreting current performance as learning.

現在的表現好,並不等於會學習

博學的克卜勒

這個人就是你高中時候得讀他的定律的人,約翰尼斯·克卜勒 。克卜勒三大定律,證明日心說的數學公式,你高中可能有學過或聽過。還有改成望遠鏡也是他的成就。數學、天學、光學、政治、宗教、哲學,他都可以說略懂略懂。這樣的略懂略懂就是來自於博學,還有養成了 analogical thinking 的類比似推理方法。有些東西、有些發現、有些發明,是需要去融合不同領域的東西。

學東西還是先學會認識自己?

早點專精和晚點專精,誰好誰錯,我想學界還是有不同的答案,還有很多研究和實驗;或許有些領域的確需要大量時間的投入;但對於一般人而言,在人生的早年,多些探索去認識自己喜歡什麼和想要做什麼,這個時間的探索是值得的。但是對於長大的人呢?有一個在「Freakomics網站」 上的調查,請讀者丟硬幣,正面的呢就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無論你在猶豫什麼;反面的呢,就維持現狀。之前半年再來調查生活的滿意度。有去改變自己生活的,滿意度都比較高。

For professionals who did switch, whether they specialized early or late, switching was a good idea.

有在猶豫要不要改變自己工作的、人生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書中的作者這樣解釋,因為這些想要轉職的人,大概都在他人這個領域的頂峰了(個人的頂峰),他們知道在做下去也就這樣了,不如換個地方,早點離開,再去找更好的機會。什麼時候要離開,什麼時候要繼續蹲點、繼續努力,是每一個人的大哉問。作者解釋,如果你在生命的早年,看得多、知道得廣,你會知道你自己的極限在哪裡,要不要在此時此刻繼續努力?還是換個地方,找下一個機會。

世界變得很快,你準備好了嗎?

行銷大師Seth Godin在他的部落格有發表一系列關於教育的文章,還有學校現在教得東西都太跟不上時代了。雖然他是說美國的情況, 但是我覺得在台灣有些仍然也試用。學校還是像在19世紀初期,是為了大量地、快速地製造工人、訓練人們可以聽從工廠業者的指示;而非個人化的學習。雖然有台灣108課網,針對每個孩子有些不一樣的變化,但社會風氣還是強調成績至上、學歷至上的想法,我想一時半刻也難改過來。國高私校越來越難進入,家長搶破頭。如果只專注在學業成績,就忘了,這世界變得越來越快,應該要有更多的時間在年輕時多去探索,讓自己的視野和視角變得更廣。而個人其實也變得很快,你小時候喜歡的,你現在肯定不喜歡的事也不會只有一兩個而已。在世界和個人都變動很快速的時期,只要求功課、成績,對個人的發展,好嗎?
我們可以跟得上世界的腳步嗎?

這個世界很大容得下所有的人

這本書還有一個章節在說恆毅力裡面的實驗和取出來的說法做了些反駁;作者覺得世界很大,我們也需要通才,如果你是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有興趣的人,也不要因為這樣就覺得自己一事無才。書中也舉了很多厲害的人,例如達爾文、梵谷等等,他們都不是專精在一個學問或是專精在一個手藝上面,他們反而是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把這些事情都連起來。人生起步慢一點、或是在一開始多點錯誤,也不要覺得氣餒,你還在探索;重點是,你有沒有學到東西?你有沒有看到你想看的?你有沒有認識你自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