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剛剛好的爸媽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最近公共電視的一系列的微電影,都是關於教育、教養的。無論是《孔雀》、《貓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茉莉的最後一天》,通通都是在講台灣要求課業下,所產生的問題。追求卓越沒有什麼不對,人生下來就是想要變得厲害,就是想要被他人稱讚。但我們的價值觀是單一的,就是學測或是基測或是指考會考的那幾科,那幾科考的好,才會是好孩子,無論是媽媽遙控器裡會畫畫的小偉,茉莉的最後一天會寫小說的孩子,貓的孩子裡,溫柔的阿衍,《孔雀》裡頭,有設計天份的劉巧藝。他們都陷入了單一的價值觀裡頭,只有考上好大學、好學校;只有通過考試,才能證明你的卓越。阿德勒的自卑假說,我們人都是自卑的;我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孩子更是,他們需要額外來的勇氣,來和世界戰鬥。貓的孩子裡的小圓媽說:「肚子餓,怎麼跟這個世界戰鬥!」但是,無法和世界戰鬥的不是肚子餓、也不是請家教老師來揍小孩就可以和世界戰鬥;世界戰鬥是需要勇氣的、是需要和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結。

今天想要來關心一下爸媽和家長們。這系列的影片,我覺得要被關心的不是小孩、要被責備的不是爸媽;沒有人是要被責備的,沒有人做錯事情。所有的家長們都是愛孩子的、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無論是媽媽遙控器裡業務員媽媽、貓的孩子裡被家暴的媽、茉莉裡讀完博士在家帶孩子的機、孔雀裡打零工讓孩子讀私校的媽,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可以讓孩子不要有任何苦難、可以成為人上人,卓越、幸福、快樂。

但這些劇裡的孩子們,沒有一個快樂的。沒有一個有好的挫折容忍度、平穩、樂觀、愛學習、責任感、創造力……沒有心理健康的爸媽,就不會有心理健康的孩子。

從知道有孩子開始

在一部電影《人類之子》裡,不久的未來,由於莫名的原因造成人類無法生育下一代,所有人都陷入了愁雨慘霧裡。在這樣的假說下,理論上,所以還活著的人,應該還是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著啊,養小孩多累、多辛苦。不能出國玩、不能熬夜、不能夜唱、不能做的事情很多;有本書叫來生,就是在探討這種人類死後的死亡哲學。但和今天我們要講的教養、爸媽的心理健康有什麼關係。我們都希望有永生、我們也希望自己可以轉世;但現實是:我們的來生、永生、轉世,都來自於下一代的產生,無論是否為自己的;而是集體的希望自己的延續;所有的成就都是為了下一代。即便是不生不婚族,他們的成就也建立在有下一代人延續著他們的成果。再縮小一點來看,我們把自己的永生、做不到的事情、覺得痛苦想要避免的事情,都加在我們的孩子上。

所以養小孩,你會有很多情緒在裡頭,混雜的情緒:快樂、困惑、焦慮、成功、挫折、感動。

對你來說,從知道懷孕開始,你的身份認同開始不一樣,不只是小孩長大,你自己的身份也一直在改變著。我們都以為是我們要教小孩什麼。我們是領導、我們才是他們的爸媽、我們比較大。不只是小孩的人生之旅,也是你的。我們都以為學了、讀了教養的文章、書。訂了小天下、親子天下、巧虎;買的教具、帶他們出去玩,都是為了讓他們好、讓他們開心。他們開心你就開心。要他們讀書、吃苦也都是為他們好。在〈孔雀〉一劇裡,有個對話問媽媽:「你有多久沒有對你自己好了?」因為你所有的委曲和不滿,所以你的小孩也得要委曲一下、不滿一下,只是要他們好好讀書而已,為什麼要抱怨這麼多。社會很苦啊、要讀書上進才能做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究竟好日子是什麼?

孩子好重要,但你自己也好重要;你過得不開心,你的孩子也會感受到那個不開心;你為了他們好;其實都沒有人好。我們的來生,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而我們要延續我們的成就、快樂、幸福,首先要做的是,先讓 此時此刻 的自己過得好一點。為孩子的未來舖路很重要,但你現在過得好,也很重要。

不是說,那以後就不要幫小孩存錢、不用替他們找好學校啦~。而是在你能力範圍所即,替孩子做點努力,也要讓自己開心才行。養小孩,是你的人生之旅,小孩是你這旅程中的旅伴。

不是只是為了孩子付出,對你而言,這個過程,從無到有;小孩是你世界延伸、不斷的付出,讓你看到付出的成果和辛苦,我們不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小孩讓我們回到小時候,是多一種的生命體驗。

我們要讓小孩知道美好和辛苦共存的人生,才是真的

沒有單純所謂的好日子。

剛剛好就好

good enough parents不知道要怎麼翻譯,我覺得「剛剛好」還算很合適。當爸媽的都很焦慮,怕給的不夠、怕孩子輸人、以後長大會不會厭惡我們;誰誰誰的孩子讀私校,不行,我得努力,也要讓我的孩子讀;誰誰誰大伯的孩子出國讀書,我也得好好教育我的孩子,從小就要開始上全美語幼稚園。

饒過你自己吧。不需要做完美的爸媽,你的孩子也不需要當完美的小孩。你已經很好了、你的辛苦,小孩都看得到、感受得到。照顧小孩,會累,會辛苦,想要休息,會有挫折、會氣餒。這些都是正常的,足夠好、剛剛好就好。

團隊合作

爸,孩子需要你!公視的這系列影片,爸爸們都是配角,一點都不重要,都是媽媽們的焦慮;都是媽媽們求好心切,讓孩子壓力大,成也媽媽,敗也媽媽。我的老天爺啊,孩子的爸,你在幹麼?好像對孩子來說,爸爸是種可有可無的存在。但是,在教養的過程中,爸爸是的重要度是和媽媽一樣的,在教養上,也要付起一半的責任啊。換尿布、幫小孩洗澡、泡奶、半夜起來喂、和老師聯絡、處理小孩學校和同學的糾紛、讀什麼學校、今天穿什麼、煮飯給孩子吃,爸爸們常常說,我不會做,這太難了,我做得不好。爸爸們不是局外人,你是團體的一分子啊。爸爸媽媽們還有阿公阿嬤們還有老師們都是滿滿的資源,去找資源來用,不要一個人養小孩。

溫柔而堅定

這是我之前在孩子大鬧,是你的問題還是他的?寫過:

紀律、規則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潛規矩,譬如誰去煮飯?誰去丟垃圾?你和你的家人,都有一個默契,教小孩也學會這個默契(潛規則),而且大人們也要一致。你們要知道在小孩的面前,也會有一定的規矩。什麼時候可以看電視?什麼時候可以玩?什麼時候要乖乖吃飯?什麼時候可以吃餅乾?還是你們讓小孩學到,
只要我哭就什麼都有 ,或是讓他不知所措,反正就哭哭看,或是大吼大叫試試看,反正沒有就算了,或是頂著被打的風險,說不定有糖吃喔。

從自己的一致和環境下手

小孩常常哭鬧,你也已經常常打他、罵他,也不知道有沒有效。有想過嗎?是不是自己表現常常不一致,小孩也無所適從?不知道怎麼去面對你;或是你沒有告訴他,你可以用說的喔,用說的,也可以達到目標喔。你可以溫柔地說:「我教你,下次,你可以這麼做……」
….

Time
out,暫停一下

不打不表示就允許小孩胡作非為,還是有些正確的規則要告訴他。要告訴他凡事都有界限的。或許第一次講不聽,但講了十次二十次,隨著他長大,他會知道;他可以理解。但如果小孩情緒來得太大、已經無法控制。可以用這個
time out,讓他離開一下房間,或是大人離開他一下。或是請他去角落一下。這個一下看每個孩子的反應和孩子的年紀。可以是十秒,可以是一分鐘。對小小年紀的他們,一分鐘是很長很長的時間概念。但無論多長,請注意現場安全。
給選擇,並教導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都會想要和其他人有連結、我們不要用嚴厲、不要用嘲笑,這樣的情緒會讓孩子失去勇氣;相反地,我們要用鼓勵,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可以自立。

努力試著讓自己成為一個溫柔又堅定的大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