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責備自己:嘿,這不是你的錯

責怪自己不會讓事有什麼改變

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了。
常常看到媽媽很自責;
覺得如果當初,可以再多努力一點,
可以再情緒穩定一點。

或是如果可以早一點知道、早一點發覺,小孩就不會這樣了。
其實小孩是很敏感的,他們也可以感知你的情緒的狀況。
你的高高低低,他們都會感受得到。
他們有時候就像是鏡子一樣,映射出我們的樣子。
只是我們不覺得是我們。
我們會覺得是別人。

我最常跟孩子的媽(孩子的爸)說,
先把自己照顧好,
當你自己好好的,你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

也有媽媽說,我什麼都試過了。
參加很貴的心靈課程,
買很多自助的書籍。
看了Youtube、聽了podcast
還有上教會、去廟裡當志工。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還會這樣呢?

「媽媽,孩子也很努力了。
他也很想要不讓自己這樣,
他也很想要和大家一樣,
他也很想要要不是班上特殊的那一個。
我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什麼狀況,
但我有方法,我有藥物,可以調整這一切。」

也有媽媽跟我說,她什麼方法都可以接受,
但就是不想要吃藥。

但是,你不也就是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嗎?
如果有個方法,花少少的錢、吃一點點的藥物,
一切都會不一樣,你願不願意試試呢?

藥物一點都不恐怖。只要用得好、只要對症下藥。
一點點,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個人意見在他的臉書上寫:

唯一可以通用在憂鬱症的描述,就是「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開導,而是醫學治療。」就像你不會對感冒的人喊話叫他不要再流鼻水,想開一點體溫就會降低一樣。

那不是孩子的錯、那也不是你的錯。
小朋友的狀況,無論是憂鬱、躁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立反抗症、自閉症,
都不是你的錯。


我來說個歷史故事吧,
早在抗精神藥物出現之前,
思覺失調症,有一段時間,被認為是教養的問題,
是因為媽媽太過嚴格所造成的。
讓那一陣子的媽媽,變得很憂鬱。
當然,教養、還有家人的互動模式都會有影響。
(其實空污也有影響…)
但影響的因素實在太多了。

目前醫學上會認為是多因子的交互影響下造成的,
基因和遺傳佔了很大的一部分。
有時候可能也是基因突變的,
所以和媽媽的教養,沒有那麼大的關係。


不是你的錯。
先停止自責,
才會努力找出方法。
先停止哭泣,
小孩的狀況才有機會穩定。

大腦也是我們的器官,
據說是靈魂的所在,
但和我們的心臟、肺臟等等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它也有罷工的時候,
它就只是需要治療而已。

不是缺乏愛、不是你過去做錯什麼事情。
只要有好的治療,一切都會變得不一樣。

你不會要你的小孩生病的時候不要吃藥、
不會要他咳的不停或是牙痛時,
告訴他,我們很愛你。抱一抱他,
接著,你還是會帶他去看醫師、接受治療。

同樣地,身心科/精神科,也是一樣,
你可以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我們很愛你,
接著,你還是會帶他去看醫師、接受治療。

就這樣,很簡單,但一切都會不一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