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和家庭

焦慮?問題是你的家庭

 

焦慮其實源自於你的家庭

但解決問題不是改變你的家庭開始,而是改變你自己。
我們感到焦慮,是因為我們企圖去改變別人,別人改變,我們才能冷靜。
但是,如果你可以區別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你就可以冷靜下來。

自己

別人-自己的那條線

替別人操心、抱怨別人、在社群媒體上追蹤他們、猜他們說你什麼、為他們做事、給他們建議

從關注別人回到關注自己

  • 為什麼家人不理解我? => 我在我的家庭中扮演什麼角色?
  • 我的伴侶適合我嗎? => 我怎麼成為好的伴侶?
  • 為什麼我的老闆不喜歡我? => 我可以為了這份工作提供什麼?如何讓自己進步?

區別想法和情緒

除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分開之外,
也把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也分開。

假設小明的父母離婚,但小明和爸爸住,小明爸爸一直跟小明說媽媽是壞蛋。
每次小明看到媽媽總是有許多複雜的情緒和想法。

做心理治療,就是為了這個:
小明自己對媽媽的想法是什麼?情緒是什麼?
哪些是爸爸給他的情緒?哪些是爸爸給他的想法?

偽自我

人格面具、基模療法裡的基模。
你的核心信念是什麼?

人際關係

家庭是人際關係的最小體系

你要不要借你哥車?
要不要借錢給他們?
你媽問你何時要結婚
你爸討厭你的男朋友

不好的情緒歷程

以下是不好的管理焦慮的策略:

  • 距離

    你用「情緒距離」來管理面對家人的焦慮。
    距離有很多種,有空間的、有時間的。

    • 一年回家一次
    • 住得遠遠的
    • 一直工作
    • 讓自己很忙
    • 在家聊天只聊氣象和棒球

    沒有好不好的問題

  • 衝突

    你家會吵架大概有以下狀況:

    • 宗教
    • 政治
    • 性向(出櫃、男女朋友)

    大概就這幾種。
    衝突有時候是為了降低焦慮,有時也可以得到你要的。
    但可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 三角關係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你的爸媽吵架,你的爸爸拉你進來成為一夥,和你說媽媽的壞話。
    我家小朋友現在就會「聯合次要敵人,打集主要敵人」。

    選邊站、夫妻吵架請小朋友傳話、把怒氣發在小朋友身上。

    家庭的關係越大,三角關係就會越錯綜複雜。
    大家罵來罵去,的確,當下覺得有人站你這一邊。
    但「三角關係」會越來越混亂

  • 過度運作或運作不足

    你覺得你的父親比較強勢還是你的母親比較強勢?
    在家中3C產品都是誰負責?
    家庭動力裡面,總是有個人比較強勢,比較弱勢,
    或是這樣的運作模式跑得下去,
    但沒有尊重到在家裡的每一個人。

好的家庭原則

  • 縮短距離
  • 降低衝突
  • 避免三角關係
  • 為自己負責,承擔自己的責任

不要「教」你的父母

網路上有「X粉父母互助會」,成年子女想要重新「教」他們的父母。
其實這是一種「過度運作」的狀況。

小明的媽媽得了糖尿病,小明就買了無線血糖機,還幫媽媽報名瑜珈課程,
但媽媽也不太會用、而且課程都沒去上。小明很生氣。
小明的爸爸在政治上是X粉,小明回家都會和爸爸大吵,還不淮爸爸看政論節目

小明很擔心媽媽的身體、還有怕爸爸被騙。
但每次講電話或回家都吵架……

其實小明要做的是:

  • 常常關心
  • 聽聽看爸爸為什麼想當X粉、媽媽對生病的想法
  • 分享自己的生活給爸媽
  • 尊重並對待爸媽自理生活的方式

區分自己的想法/情緒是什麼?還有爸媽的想法和情緒是什麼。

其實是巨嬰

小明和女朋友分手後,立刻打電話給父母,
一直幹譙阿如的不是,表現自己的脆弱和無助;但過沒多久,自己交了新女友阿花,
但爸媽又說阿花和他年紀差很多,告誡他不要交往。小明暴怒,說爸媽管太多。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

一方面像嬰兒、小孩要爸媽安慰你;一方面又不準爸媽管你。
當小明的爸媽真的很辛苦,也很容易出現「過度運作」的現象。

避免這樣的情緒方法,是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你很難過要安慰時,請把你的爸媽當成是一般人,
你要的是「現在你傷心」的安慰,還是要求你爸媽選你這邊一起罵人?

對待你爸媽像對待你朋友那樣,不要質疑他們的飲食、生活、選擇。
尊重他們。

愛情和友情

無論是哪一種關係,都是從家庭延伸出去的。
無論是愛情和友情,
也都有可能出現「三角關係」、「過度運作/運作不良」、用衝突得到你想要的、用距離來保護自己。

記得,自己選擇自己負責,同樣地,尊重別人的選擇和讓別人自己負責。
區分自己的想法/情緒和別人的想法/情緒。

職業

職場是一個互動的情緒系統

  • 距離
  • 過度運作
  • 三角關係

像是家庭系統

拖延症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而人際關係問題的來源是家庭
拖延是不想面對,
不想面對這事件中的人物,而不是事物

讓自己的好奇心持續存在

轉職

  • 幻想 vs 真實
  • 全有vs 全無

當主管的焦慮

  • 適應不舒服
  • 過度運作的你

學會自我調節,從專注他人到專注自己

工作是一個關係體系
辨識自己的自動化思考
管理自己的情緒憘思維
忍受暫時的焦慮
專注自己,而非他人的認可

生活

社群媒體

  • 焦慮的是你的手機還是你的自動化反射?
  • 區分偽自我和真實的自我

政治與宗教

  • 川普還是拜登
  • 美豬美牛
  • 同婚公投
  • 核能公投
  • 韓粉 vs 英粉 還是米粉 或 冬粉

你是暫時同意,使氣氛緩和?
還是高談議論?
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

你以為是政治立場或宗教觀點不同?

錯了,問題是家庭。

「家庭關係緊張而拒絕接家庭信念的人,和一個不經過檢驗就接受家庭信念的人沒有兩樣」。
你是被焦慮驅動?還是被原則驅動?

你可以堅定立場,但不用想要去改變別人

  • 什麼是你的責任?什麼是別人的責任

  • 每個人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

  • 了解你自己想法的來源?是網紅說的?覺得帥?還是朋友說的?

  • 發展自己的想法

  • 分享想法,而不是贏得爭論

  • 變得危險就離開

  • 持續學習

萬用公式:觀察-評估-阻斷

  • 觀察

觀察你的情緒和想法
別人的和自己的

  • 評估
    這些情緒、想法對你生活的影響
    改變後,你會有什麼變得不一樣
    有什麼是你需要努力做的?

  • 阻斷
    我要如何管理我的焦慮
    我要怎麼區分
    我要什麼幫忙?

結論

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對其他人負責。

對自己身為爸媽這件事負責,而不是對小孩負責。(小孩在兩個父母間的三角關係)

管好自己,為自己負責,是你能為你愛的人所做的最溫暖的事。
對自己負責就是永遠不要停止觀察自己

如果你還有興趣的話

家族治療這幾年很流行,因為薩提爾的原因;而包溫的系統家庭理論,也深受許多人喜歡;
台灣還有這幾本中譯本:

  1.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 商周出版
  2. 原生家庭療法: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 本事出版
  3. 炸彈客,沒有那麼簡單。家族成員情緒失控釀災,包溫端出救火新概念.張老師文化
  4. 解決關係焦慮: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 張老師文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