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小孩」的教養方式並非意味著孩子要求什麼就給什麼,而是更著重於信任孩子、了解他們的需求,以及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 不當守門員:秉持「主權小孩」理念的家長,不希望成為守門員,不希望孩子為了得到東西而欺騙或繞過他們 。
- 信任孩子:
- 秉持「主權小孩」理念的家長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判。
- 他們信任孩子,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並相信孩子最終會找到平衡 。
- 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
- 當孩子對某樣東西感興趣時,家長應該試圖了解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 。
- 如果孩子對啤酒感興趣,他會想了解他們為什麼會對 產生興趣,而不是直接禁止。
- 透過了解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將這些興趣與現實生活連結,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替代方案,或是一起探索相關的知識。
- 避免將自己放在對立面:
- 家長不希望因為拒絕孩子的要求,而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敵人。
- 他們希望孩子信任他們,並願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 延遲給予,但非斷然拒絕:
- 父母可以不立刻答應,跟孩子討論他們想要的東西。
- 父母可以藉此機會教育,但不要讓孩子覺得他們的慾望是可恥的。
- 創造豐裕的環境:
- 在合理範圍內,盡可能以豐裕取代稀缺 。
- 如果孩子特別喜歡某樣東西,可以多準備一些,讓他們自由取用。
- 讓孩子們自由取用垃圾食物,結果孩子們反而不會過度沉迷,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東西隨時都在。
- 示範正確的價值觀:
-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示範如何理性消費,以及如何選擇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東西 。
- 父母不應該自己沉迷於物質享受,卻要求孩子節制。
- 允許孩子犯錯:
- 有時候,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不好的後果,比父母強行阻止更有效 ]。
- ,他寧願讓女兒曬傷,也不願意強迫她擦防曬乳,因為他認為維護親子關係更重要.
- 容許孩子們吃到膩,他們自己就會停止。
「主權小孩」並非放任孩子予取予求,而是鼓勵父母信任孩子、了解孩子,並以更尊重、更開放的態度與孩子互動。
目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以及為自己負責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控制他們的行為
核心概念:主權兒童 (The Sovereign Child)
- 自由探索與內在動機:文獻強調童年的重要性在於讓孩子自由地探索世界、追尋自己的熱情,並在玩耍和白日夢中「浪費時間」。作者認為,不應將這些體驗僅限於週末。
- 原文引述: “童年的意義正是如此:自由地探索世界,發現並追隨熱情,以及普遍意義上“浪費時間”於玩耍和做白日夢之中。我們為何要將這一切僅限於週末”
- 與世界建立直接連結:作者質疑傳統教育體制的目的性,認為童年不應該只是為了上大學、找工作而準備。相反地,童年應該是孩子們自由探索生活基本要素、與世界直接互動的時期。
- 原文引述: “學校是為了上大學,而上大學則是為了找到工作並維持生計。直到二十多歲時,食物、沐浴、衣物和娛樂才能真正成為這些事物本身。難道童年不應該是孩子們自由探索這些生活基本要素,為了它們本身去了解和建立關係的時期嗎?童年的魔力在於孩子們沒有需要撫養的人,甚至沒有確保自己生存的責任,因此正是在這段時間,一個人最能自由地直接與世界互動”
無規則教養 (Parenting Without Rules)
- 避免強制與情感混淆:作者反對強迫式的感恩或尊重,認為這反而會干擾孩子們真正學會如何表達這些情感。
- 原文引述: “強迫的感恩與真正的感恩截然不同,其結果是情感上的混淆而非掌握。「教導孩子表現尊重」反而可能干擾他們真正學會如何表達尊重”
- 培養自主判斷能力:作者強調現實世界並不存在絕對的權威,沒有人能確切知道是非對錯。因此,孩子們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前進的最佳途徑。
- 原文引述: “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絕對的權威來判定是非對錯。沒有人能確切知道我們應該睡多少小時,或是什麼才是理想的飲食。面對問題時,也沒有人能肯定擁有答案。相反,我們得靠自己,去摸索出前進的最佳途徑”
- 建立信任關係:當父母優先考慮維護孩子的自主性時,孩子們反而更願意信任父母的建議。
- 原文引述: “when preserving autonomy is a top priority, not only can we get quite good at it, but our kids become more open to trusting our input”
- 解決問題而非套用規則:作者提倡避免一味地設定規則,而是將問題視為獨立事件,並尋找解決方案,就像與成人朋友或家人互動一樣。
- 原文引述: “the typical way of looking at parenting is the question of where what do you allow and what do you disallow and almost every view on parenting is a discussion of well we allow this but we don’t allow that and these are the methods that we use to enforce these limitations and these are the justifications that we have have for enforcing these limitations and what I do my wife and I do is we just step away from that question altogether and instead view problems as they arise and try to find solutions to those problems rather than appealing to rules”
觀看螢幕 (Screens)
- 學習的可能性:作者認為孩子們在追求自己的興趣時總是在學習,即使大人們不總是能看到。大人們往往只評估具體的、可觀察到的學習成果,而忽略了孩子們在看似「浪費時間」的活動中所獲得的潛在知識。
- 原文引述: “當孩子們追求自己的興趣時,他們總是在學習,即使成年人看不到這一點。不幸的是,當成年人評估孩子們所做事情的價值時,眼見為憑。當一個孩子在拼圖時,成年人可以看到孩子思維運作的具體表現。孩子嘗試連接一塊拼圖、失敗、旋轉它、再試一次的過程中,她的心智努力顯而易見。成年人可以聽到她在拼圖不合適時的呻吟,也能感受到她解決問題時的喜悅。但是,當同一個孩子在看卡通時,同樣的成年人可能會將孩子空洞的眼神和身體活動視為他們正在觀看一個充滿潛力的頭腦變得遲鈍的明確跡象。”
反駁與考量 (Counterarguments)
- 長期影響:強迫解決問題雖然短期內有效,但可能帶來負面後果,例如培養出一個長期悶悶不樂、防備心重的孩子,反而耗費更多時間。
- 原文引述: “強迫解決問題能迅速見效,但這些結果好壞參半。它讓你得到部分想要的,但也可能帶來「四大惡果」。而且,如果因此培養出一個長期悶悶不樂、防備心重的孩子,長遠來看,可能會耗費更多時間”
- 暴力行為的界線:為了避免「四大惡行」,父母不能允許孩子打人、踢人或以其他方式攻擊他人。攻擊行為與認真對待他人是背道而馳的。
- 原文引述: “當有人打人時,他們是在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身上。他們剝奪了對方解決問題或選擇退出的權利。受攻擊的受害者只能逃跑或反擊,而在家庭中,逃跑並不是一個選項。既然避免規則的整個目的是為了避免「四大惡行」,那麼父母就不能允許孩子打人、踢人或以其他方式攻擊他人。攻擊行為與認真對待他人是背道而馳的。防止孩子打人,就是在防止他們成為他人的暴君。”
- 尊重孩子們的選擇:如果孩子們遲到,那是因為他們重視即將遲到的事情,如果他們不著急,那表明他們不在乎。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來過濾掉他們不重視的活動,這樣他們的時間就可以花在他們真正重視的事情上。
- 原文引述: “如果他們遲到了,他們會因為重視即將遲到的事情而加快速度。如果他們不著急,這表明他們不在乎,所以我們也不在乎。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來過濾掉他們不重視的活動,這樣他們的時間就可以花在他們真正重視的事情上。”
實踐上的挑戰 (Practical Challenges)
- 與配偶的歧見:無規則育兒是激進的,它幾乎違背了所有關於撫養孩子的常規,很可能與配偶自身的童年經歷相矛盾,並與他們從父母及大家庭那裡承受的壓力背道而馳。作者建議對此心存感激,並努力不對配偶本能地想要施加規則的衝動感到惱火。
- 原文引述: “要理解無規則育兒是激進的:它幾乎違背了所有關於撫養孩子的常規,很可能與你配偶自身的童年經歷相矛盾,並與他們從父母及大家庭那裡承受的壓力背道而馳。你在這些問題上從配偶那裡贏得的任何靈活性,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你應對此心存感激。我會努力不對配偶本能地想要施加規則的衝動感到惱火。”
- 恐懼:移除規則最持久的障礙是恐懼。
- 原文引述: “移除規則最持久的障礙是恐懼”
- 智慧箴言的專制:許多傳統的育兒智慧箴言,實際上蘊含著專制主義,它們被有效地包裝起來,代代相傳。
- 原文引述: “這些智慧箴言通常蘊含著專制主義,它們被有效地包裝起來,代代相傳。「別讓她那樣逃脫。」「他需要明白生活並非總是容易的。」「她需要知道規矩的存在”
哲學基礎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 批判理性主義:波普爾的批判理性主義可以被視為一種觀念,即猜測與檢驗、試錯法適用於所有人類的努力。
- 原文引述: “波普爾的過程具有一種常識性的理解:批判理性主義可以被視為一種觀念,即猜測與檢驗、試錯法適用於所有人類的努力。有趣的是,這種描述帶有被認為是過於簡單、幼稚或粗野的污名,儘管它比整卷整卷的哲學更好地捕捉了認識論的精髓。對猜測與檢驗的這種不光彩的描述,可能是波普爾的著作在科學之外從未站穩腳跟的原因”
過去與未來 (Past and Future)
- 壓抑過度的享樂: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就嚐到了真正自由的滋味,並朝向與大多數人不同的興趣發展,那麼這種傾向就需要被驅使(通常是打壓)出來。過度的樂趣幾乎普遍意味著偏離了靜態的規範。
- 原文引述: “如果孩子從一開始就嚐到了真正自由的滋味,如果他們從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中獲得樂趣,並朝向與大多數人不同的興趣發展,那麼這種傾向就需要被驅使(通常是打壓)出來。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許多成年人如此迅速地打壓孩子們特別喜歡的事物。過度的樂趣幾乎普遍意味著偏離了靜態的規範。順從幾乎從來不會帶來極大的樂趣。當樂趣的來源是新鮮事物時,如新穎的食物、技術或媒體,這一點尤為明顯。維持現狀的一個簡單法則就是警惕並消除孩子們過度的享樂。可以召喚無數的指控作為理由——誘惑、貪婪、浪費、混亂、輕浮,以及其他罪惡或撒旦的工具。”
- 工作與學校的比較:作者認為,即使是卑微的工作,也比強制性的學校教育提供更多的自由。一個對打包雜貨感到厭倦的孩子可以辭職並找到另一份工作,而在社會研究課上感到無聊的孩子則無法這樣做。
- 原文引述: “父母不應強迫孩子從事他們不想要的工作,但也不應迫使他們在學校感到無聊。即使是卑微的工作,也比強制性的學校教育提供更多的自由。一個對打包雜貨感到厭倦的孩子可以辭職並找到另一份工作。而在社會研究課上感到無聊的孩子則無法這樣做。哪種方式更人性化呢?至少雜貨店店員可以隨意交談,更不用說賺錢、獲得工作培訓,並有機會攀登職業階梯,如果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到大多數學生大學畢業時,可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位置,擁有儲蓄而非債務。有了銀行存款並體驗過真實生活,這位年輕人在審視自己的選擇、考慮進階培訓或實驗,甚至可能進入另一個人生階段時,處於更有利的位置。”
根據波普爾的觀點(Karl Popper),知識的產生是透過不斷的猜測與驗證。
相反,只是暫時且簡單地採納最能解釋我們所觀察到一切的那個解釋 的觀點,知識的產生是透過不斷的猜測與驗證。
猜測與檢驗(試錯法):
波普爾認為,所有人類的努力,包括知識的產生,都適用於猜測與檢驗、試錯法。這個過程可以被視為一種常識性的理解。
知識的創造需要先有猜想,然後透過內部批判和外部世界來檢驗這些猜想。
批判理性主義:
波普爾的過程是批判理性主義的體現 。
批判理性主義可以被視為一種觀念,即猜測與檢驗、試錯法適用於所有人類的努力。
知識並非來自外部:
知識從不來自外部,正如生物進化的基因變化也非從環境中獲得 [2]。
基因必須先發生變異,然後外部環境才會選擇哪些基因變異最適合它 [2]。
同樣地,所有人類知識的創造都需要先有猜想,然後我們才通過內部批判和外部世界來檢驗這些猜想 [2]。
解決問題是生命的核心:
所有生命都是解決問題 。
育兒就是教孩子如何生活,這意味著如何解決問題。
孩子擁有與成人相同的問題解決引擎——一個能產生猜測並能在內部處理批評的大腦。
事實上,這種創造性的猜測機器在孩子身上往往更為活躍,因為他們尚未學會對自己的猜測感到羞恥、不信任它們或自我審查 。
無需權威或正當理由:
在整個探索過程中,無需任何權威或正當理由。
- 猜測與檢驗(試錯法):
- 知識的創造需要先有猜想,然後透過內部批判和外部世界來檢驗這些猜想。
- 批判理性主義:
- 波普爾的過程是批判理性主義的體現。
- 批判理性主義可以被視為一種觀念,即猜測與檢驗、試錯法適用於所有人類的努力。
- 知識並非來自外部:
- 知識從不來自外部,正如生物進化的基因變化也非從環境中獲得 。
- 基因必須先發生變異,然後外部環境才會選擇哪些基因變異最適合它。
- 同樣地,所有人類知識的創造都需要先有猜想,然後我們才通過內部批判和外部世界來檢驗這些猜想。
- 解決問題是生命的核心:
- 所有生命都是解決問題。
- 育兒就是教孩子如何生活,這意味著如何解決問題 。
- 孩子擁有與成人相同的問題解決引擎——一個能產生猜測並能在內部處理批評的大腦。
- 事實上,這種創造性的猜測機器在孩子身上往往更為活躍,因為他們尚未學會對自己的猜測感到羞恥、不信任它們或自我審查。
- 無需權威或正當理由:
- 在整個探索過程中,無需任何權威或正當理由。
- 相反,只是暫時且簡單地採納最能解釋我們所觀察到一切的那個解釋 。
problems are inevitable; problems are soluble
相關連結:
- The Sovereign Child: How a Forgotten Philosophy Can Liberate Kids and Their Parents
- Podcast:Naval Ravikant and Aaron Stupple — How to Raise a Sovereign Child, A Freedom-Maximizing Approach to Parenting
- https://takingchildrenseriously.com/
- TCS的網站電子書(EPUB)
- The Sovereign Individual
-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Explanations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
-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
- blog: 放飛小孩
先前的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