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selling-for-toad

了解心理諮商的過程—精神科醫師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A toad visit a psychotherapist in a room,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from the movie, high quality, perfect composition, beautiful detailed intricate insanely detailed octane render trending on artstation, 8 k artistic photography, photorealistic concept art, soft natural volumetric cinematic perfect light, award - winning photograph, masterpiece, oil on canvas

蛤蟆先生說:為自己負責

常常有人問我,到底心理諮商是什麼感覺?我也找不太到完整的經歷來說明。近期有一本書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雖然採取的取向和我常用的不太一樣,但是整體的過程就是一樣的。最重要的就是要「自願」,治療師自願,而當事人也有有意願。常常有人問我,那他想幫家人誰誰誰來掛號,或是問我:「可以把他硬拖來嗎?」可以啊,但一定沒有效果。一個人只有在相信自己可以變好、願意為自己付出(無論是時間和金錢),替整個諮商負責任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蛤蟆先生說:全然地關注

第二個常常被問的問題,書中也有提到,就是找治療師聊天要花錢,那我找朋友聊就好了啊。書中有一小段是這樣寫的:

蛤蟆這才發現,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任何人如此全心全意專注在他身上

全然的被關注其實很花諮商師的腦力和心力,這也是為什麼值得這些費用。因為這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會擁有的經驗。我們自身在日常生活裡,也很難「全然地關注」別人講話(因為很耗心神)。這也是我很推崇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原因。有很多時候,我們的不滿足,來自於不曾如此被對待(當然也很有可能我們不曾如此待人),當你沒有經歷過,你就很難模仿或是做到。在諮商的場域裡,你可以有機會經歷這個過程。

蛤蟆先生說:和情緒做連結

不同的學派,對情緒的解釋和處理的手法都不同。但是,都會花很多重點在談情緒,如何去感受、如何去化解?它們從哪裡來?又會到哪裡去。要怎麼去控制情緒?又或是當情緒的朋友?如何抒發?如何理解?如何知道它們是你的一個部分,你不去理會它們,就又會被自己的情緒切成小塊,自己的身體和情緒連不起來。
我最常說的:「情緒也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你說不出來的話,你的身體都幫你說了。」

蛤蟆先生說:回應它,而不是逃避

你的理智和你的情緒有時候會有衝突。治療師就是把這個衝突具體化,把你心內深處不想看到的、不想處理的、想要逃避的,說出來給你聽。如果你一個人不想要面對,那治療師陪著你面對,陪著你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因為這些概念最可能威脅我們的心理平衡。這 些觀念最有可能帶你走向深層的蛻變,而過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 現在也感受到了。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看到的不一定都是喜歡的樣子。從現在的你變成你想成為的自己,必然要經歷行為與態度的轉 變,這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勇氣與毅力。

因為這個過程不舒服,如果不是 自願地 ,肯定過不了這一關。心理諮商其實一點也沒有神奇或是神秘的地方。他就是用一個人的陪伴,讓另一個人把話說出來,聽到自己說出來的話、許下的承諾,願意做出的改變。

蛤蟆先生說:不會有人笑你

他發現能夠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另一個人而不會被嘲笑或排拒,是多麼大的慰藉。

每個人心中都有些秘密,你可能無法和家人說或是和朋友說,你怕說出來會被笑、會被排擠。但在治療師面前,你可以說一些心裡的話。你會意識到,無論是什麼人,都只是血和肉做成的而已。在諮商的過程,你就只是你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身份。可以談談過去的事情,那些沒有機會一個又一個梳理的過程、沒有機會化解的誤會。或是生命中前前後後的事件,你抱怨衰事怎麼通通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一切的關聯在哪裡?

蛤蟆先生說:看自己、看別人、看世界

我們成長的過程,都有自己的一副看世界的眼鏡。每個人看出去的視角、顏色、清晰度都不一樣。有時候度數不太對,我們也不了解。治療師其實就是和你一起把眼鏡拿下來,好好瞧瞧。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要不要換個鏡框?換個度數?顏色要不要也換一下?或是單純地把眼鏡拿下來就好,再打開眼睛,看出去的世界會有一樣嗎?

蛤蟆先生說:憂鬱症的什麼感覺?

時間在他面前蔓延,如同沒有路標也沒有盡頭的沙漠,每一天的生活充滿了空虛,人生毫無目標。他靠每天散步 強迫自己的生活有一些規律,而諮商至少讓他在渾渾噩噩的每一週裡有事可做

很多時候,諮商是讓人「有事可以做」,有東西可以期待,有件規律的事情。
其實回來看診也是。
我有很多的時候,也常常覺得抱歉,讓人等看門診等很久。我心中的罪惡感,直到有一次,有個個案這樣安慰我。
我才稍微放寬心。
至少,在最黑暗的時候,有人能懂。

蛤蟆先生說:情緒,是學校沒教的課

透過情緒學習——這聽起來和理智背道而馳,如果人們真是從情緒、情感中學習,那我們讀中學和大學有什麼用呢?學校不都是教 人用理智而非情感去學習嗎?難道我們不需要學會解決問題、克制情緒?」蛤蟆問。 「你說得完全對。人們會學習這些能力,並努力提升解決問題的技術。

情緒,是一堂我們從來都沒有人教過我們的課。而且,這門課還很難上、很難畢業。有時候,你明明知道;但你就是忍不住…。我也還是在學習。如果有機會,可以體驗諮商的感受。談談你的情緒,學習觀照自己。或許,讀讀這本小書。也可以走過一小段,有人全然關注的感受。最重要的事,學會替自己負責,你想要什麼?你想要去哪裡?

圖片來源

圖片是有Stable Diffusion 產生,以下是相關的prompt

A toad visit a psychotherapist in a room,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from the movie, high quality, perfect composition, beautiful detailed intricate insanely detailed octane render trending on artstation, 8 k artistic photography, photorealistic concept art, soft natural volumetric cinematic perfect light, award – winning photograph, masterpiece, oil on canva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