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依附關係理論

吵架其實都是想問對方, 我可以依靠你嗎?

上次的那位朋友,又回來找我了。他說,他有意識到,他的引爆點,和他的不安全感有關係。他說他太太都不太願意分享她內心的話語。但太太不說話,他就會覺得很焦慮。有時候會胡思亂想,覺得有什麼事情正要發生。

他說他會想說是不是太太要提離婚?或是有外遇了?他有時候就會越想越氣

我問他,你會不會常常覺得對方付出的愛不夠?都是你在付出?
我問他,你仔細想過後,你會不會覺得,吵架,其實是種抗議?
抗議彼此日漸疏離的感情?

其實人生在世,要的,是一種安全感。一種我無論如何脆弱,都會有人照料我。但是我們都很害怕露出我們最脆弱的地方,因為弱點會被對方掌握,我們就完了。所以會露出我們最兇惡的尖牙,像鱷魚一樣。

當你還小的時候,你會在人際關係中找出模式,並記住「愛」的感覺:我討人喜歡嗎?其他人會照顧我嗎?當我在其他人展現脆弱時,我感到自在嗎?我需要別人時,他們會陪我嗎?

小孩自出生就會想要尋找親密。希望有個心靈的安全堡壘,可以自己去探索,害怕的時候,可以躲回來。無論如何有個安全避風港。有些人的安全堡壘即使長大了,都還沒蓋好。但是,你還是可以自己蓋。

你可以習得安全性依戀,不一定要是小時候的照顧者,可能是你成長過程的老師、教練、阿姨、叔叔、養父、養母、寄養家庭,成人之後的情人、或是治療師。或是青少年時期發展的友誼,從父母轉移,變成另一種的安全堡壘。

這種依戀(依附)關係,隨著你變老,焦慮型會變少,要不變成安全型,不然就是逃避型。你會從給予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也會影響到你的孩子

怎麼做?1, 2

  • 了解自己
  • 和自己的模式共存
  • 你可以努力改變
  • 努力讓你的孩子擁有安全型依戀
  • 支持推動親子教育、公共托育的政策

自我測驗

  1. 依附│我屬於哪一種依附風格?
  2. 人際依附風格量表

  1. Peter Lovenheim(2019),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 三采出版社 ↩︎

  2. 岡田尊司(2016),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聯合文學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