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12條法則

《生存的12條法則》心得

目錄

生存的12條法則

  1. 無論如何抬頭挺胸(Stand up straight with your shoulders back )
  2. 對你自己好就是幫助別人(Treat yourself like someone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helping )
  3. 結交想看到你成功的朋友(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want the best for you)
  4. 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Compare yourself to who you were yesterday, not to who someone else is today)
  5. 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Do not let your childre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you dislike them)
  6. 在你批評世界之前,先把房間整理乾淨(Set your house in perfect order before you criticize the world)
  7. 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Pursue what is meaningful (not what is expedient)
  8. 說實話,至少不要說謊Tell the truth – or, at least, don’t lie
  9. 聽別人說話,他們可以知道你不知道的事Assume that the person you are listening to might know something you don’t
  10. 把話說得精準Be precise in your speech
  11. 當小孩去冒險時,不要太干涉他們Do not bother children when they are skateboarding
  12. 生活有小確幸,就好好地享受當下Pet a cat when you encounter one on the street

秩序和混亂

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秩序」和「混亂」之間來回變化。
人生就是一場苦難。
如果你的人生都順順利利的,你也不會有什麼痛苦。但我們人生生來就是病痛、苦難。
佛家也最常說「離苦得樂」是人生的目的。
但「得樂」何其難?
你不是現在受苦中、就是以後會受苦。
我越來越少說要「追求快樂」,而是盡我所能的,讓來求診的、來詢問的人,可以遠離苦痛,
或是讓苦痛變得比較可以忍受。
除非你異常好運,長長的歲月裡,從來不曾有苦難。

人生應該是有意義,但不一定會有快樂,追求「爽」應該不會是我們的目的。

這12個法則,我並不是十分同意(但有8分以上),
書本其實相當厚,我這陣子少發文也是因為在讀這本書、和想這本書的內容。
我做了個懶人包,把這12個法則你可以收藏著。
如果有興趣深入的朋友,
歡迎免費訂閱這12法則的電子信,我會每完成一篇,就寄送一篇給您。

福禍相倚

有人跟我說,因為他自律神經失調,所以他開始運動。
雖然治療半年也好了差不多了,我笑著說,你也多養成了運動的習慣了。
如果生病是禍、生病是混亂;而健康是福,健康是有秩序的時候。
道家常說的陰陽、易經裡說的太極。
我們熟悉的太極黑白的圖,仔細想,就是人生的樣貌了。
我們避不開的混亂、甚至,我們在過度秩序的時候,反而自己會想要追求混亂。
這是書中對混亂的定義,這看起來,不就是我們心中的「陰影」嗎?

混亂是由無知占領的領土,是未經探索的版圖。混亂會擴大,永不停息、無邊無際,超出所有狀態、想法和紀律的界線。混亂是外來者、陌生人、其他幫派的成員,是深夜灌木叢裡的窸窣聲,是床底下的怪獸,是母親藏起的怒火,是孩子的疾病。混亂是你經歷重大背叛的絕望和憎恨,是一切分崩離析時的最後下場;是你的夢想消逝、事業失敗或婚姻畫下句點的那一刻。混亂是童話故事和古典神話中的冥界地府,巨龍和牠看守的黃金永遠相守的地方。混亂是我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時的位置,不知自己在做什麼時的舉動。簡言之,混亂就是所有我們既不知道也不明白的事物和情況

如果我們想要走上「自體化」的道路,
混亂的陰影、不堪的過去,就是我們閃不掉的黑暗。

渴望成長、想要目標

無論我們多麼混亂,我們仍然想要光明;我們想要目標、我們想要秩序。
長期來說,人生是需要目標的(無論是外在或內在),沒有目標、無法進步,我們就不快樂。
因為人生脆弱、生而痛苦,
我們會需要在無意義的生活中,有個什麼「目標」去對抗,
甚至去證自己活著。
我們離不開習慣、傳統;
但我們又想要創新、突破。

如果「秩序 = 守舊、混亂 = 突破」,
我們生活就在這兩儀之間循環著,
或許混亂並沒有那麼糟,
來找身心科醫師談談(笑),或許是改變的開始。
我們得承認,混亂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而秩序就是我們的渴望和目標。
這12個法則,或許不是什麼不可以突破的事。
希望接下來的12篇,各位會喜歡。

1. 抬頭挺胸

血清素和龍蝦

你大腦裡的血清素的多寡,和你的社會地位是有相關1的。這早在20多年前,有一系列的龍蝦實驗就可以看到,當兩隻龍蝦打架,贏的那一方,腦中的血清素會增加,輸的會減少;輸的龍蝦會顯得落寞、不敢再奮鬥。這些神經化學的組成,不是只有人類才有,許多生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輸的會變得膽小、躲藏、不願外出、覺得麻煩,最佳解就是躲起來。
如果又遇到挑戰,失敗的機率會變得相當的高。而原本就獲勝的人,因為神經化學的好處,再次獲勝的機率也會提升。
在精神科的治療中,醫師會開立血清素的相關藥物,在化學和行為上,就是要讓人可以振作起來。

我們的大腦是社交腦、我們內建的系統就是會記得你的社會地位,無論是你的意識或是在你的潛意識。無論是大環境、教養,又或是你的個性使然,當你挫敗之後,累積下來,一次又一次,慢慢地,你就會變得焦慮又憂鬱。

當你體內的血清素下降,你的大腦會 覺得 你現在壓力很大、現在很緊張,你的大腦也讓你感受不舒服、讓你處在高度警戒的狀態。甚至會誤判局勢,即使現在你身體正常運作或是外在風平浪靜,但你的大腦靜不下來。當你血清素高,你較少不舒服、你也比較更可以接受環境的挑戰。

出錯的大腦

「我就是莫名奇妙變得情緒低落。找不出原因。」 找不出原因,的確有可能是真的找不到;另一種狀況是,你沒有看到問題在哪裡。我們常說的「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的溝通協調不順利。我們可以想像是一個公司,各部門各做各的,或是球隊裡,球員不聽教練的。我們的大腦有許多可以自動化來減少能量的消耗,但是如果你睡眠不正常、飲食也不正常,那大腦就得調動部分的資源出來使用。當你情緒低緒、焦慮時,你要做的,就是讓越來越多的資源調度可以在你的情緒上面。穩定飲食、穩定睡眠,是你的首要任務。
我最常問的問題是,最近睡得好嗎?幾點去床上休息、幾點起來?每天有固定嗎?幾乎所有精神困擾都會伴隨睡眠的問題,先確定睡眠是否平穩,可以知道一個人的狀況好不好。

你的攻擊力有多少?

如果你的童年或是青少年時期,曾經有被霸凌過,即使你長大了,但是你的大腦和龍蝦的大腦一樣,會把創傷留下來,會記住你的社會階級,即使你長大之後、身高、體型和差你幾歲的人都差不多,但這樣的記憶卻被留下來了…。而成年初期的你又因為畏縮、不敢面對人群,又繼續地添加更多不好的記憶,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你的不反擊、你的退卻會讓你的處境更慘,不僅是外在的,內在的也是。你還要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把你的善良留給值得的人、把你的攻擊力點好點滿。把你的頭抬起來,身子挺直。讓你的大腦可以自動化地處理你的姿勢。 即使你現在攻擊力很弱,也不用讓別人知道。 裝久了,即使別人不相信,你的大腦也會相信。 「相由心生」 當你演久了,你的血清素也會跟著回來。
抬起你的頭、挺起你的胸。 你沒有輸別人、你不是地位低,你跟他一樣,都是人。

2. 對你自己好就是幫助別人

我開得藥你會吃嗎?

我常常面對第一次回診或是第二次回診的人問:「我開的藥,你會吃嗎?」 大概有50%的人,會跟我說,他一顆都沒有或是他有時有吃、有時沒有吃。 是有什麼副作用嗎?或是有什麼不舒服?或是家中有人告訴他不要吃嗎? 沒有,都沒有。 我再問,是什麼原因你不使用藥物? 一開始我很好奇,都選擇回診,應該是有信任我,但是卻不信任藥?我滿頭子疑問。 「醫師跟你談完心情有進步、也是相信只要我定期吃就會有改善」 「但是…我說不出來為什麼不吃,總覺得心中有些抗距」 家中如果有寵物或是有小孩的人,你餵別人吃藥、一定會非常地按照處方,而且非常準時。 但對自己卻不會。 我對這個現象,一開始會怪自己可能說明不清楚、或是藥物副作用讓人不想吃… 漸漸地,我可以感受到,其實人們有「自毀」或是覺得自己 不值得 變好的隱藏想法。

我不值得

你比誰都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很糟糕,跟別人對你的認識一樣。但是唯有你知道你所有不為人知的過失、不當與不足,沒有人比你更熟悉你的身體和心理有什麼缺陷,沒有人比你更有理由藐視自己、認為你很可悲。你不讓自己得到可能對你有好處的東西,以此懲罰自己的所有缺點。無害又天真坦率的小狗,顯然更值得照顧。

好幾次,我漸漸地改變了我的做法。
我發現,有些人,雖然沒有說出口、甚至,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很多時候,他覺得自己「不值得」。
自己「不值得」擁有快樂,別人從外表上看不出來,但自己骨子裡卻覺得自己是很糟的人、甚至厭惡自己的卑劣。
不吃藥、不規則接受治療、甚至刻意過上日夜顛倒的生活,都是為了要「懲罰」自己。
有些會直接告訴我,
這樣有自覺地懲罰自己,通常過沒多久就可以接受藥物,走上治療之路。
只要可以讓他感受到,「我值得更好的事物」、「我值得被愛」,後續的治療才會通順。

世界很邪惡、人類很邪惡,但不表示你要過得不好

對別人好,因為你覺得他們值得。
對自己不好,因為你是這世界上知道自己是有多糟糕的人。
你知道自己太多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了。
你亂丟的垃圾、你闖過的紅燈、你不小心放的屁、你錯怪別人、工作上失誤害其他人晚下班。
太多太多了,你覺得自己太邪惡了,
你覺得路上的狗亂吠,那不是邪惡,那只是生物的本能。
你身為人,怎麼會有這麼多邪惡的念頭和作法。
你想要懲罰自己。

我只想對我家人好

精神科醫師,最常被問到「自殺」這個議題。
「我的身體是我的,為什麼我不能這樣做?」
「我的存就是別人的痛苦,我只有結束自己的生命,對別人才是好的。」
或是在輕微一些,覺得自己不值得吃好的、用好的,要把東西留給別人的想法,
無論是有孩子的媽媽或是長輩,
我都會說,
「我們是社會性的動物,你的身體不僅是你的;有部分的你是和其他人有聯結的。」
當你痛苦、當你過上不好的日子、當你結束生命,在你看不到的同時,有人也痛苦著。
你以為你過得不好,可以成全別人。
自殺者的遺族承受的痛苦,並沒有比較輕鬆。

如果你覺得別人值得尊重,那同理,身為人類的你,也應該值得你自己尊重。
你看重別人的生活,你也要看重自己的生活。
你有義務要照顧自己、要奮力地幫助自己,盡你可以的,對自己好。
只要你自己變好,和你有關連的人,也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3. 結交想看到你成功的朋友

人都需要朋友,但你值得更好的

人生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
我們需要的不就是感情、友情、親情。
只要這三個穩定,其實我們人生就會穩定下來。
偏偏這也是最難的。
我們需要別人的肯定,無論是家人、或是我們的朋友。
當你狀況不好時,你除了會看低自己之外,更有甚之,你會覺得你不需要這麼好的朋友。
住院醫師在成癮病房時,和一個又一個的病友談,
聽他們的人生故事、聽他們戒了又在復發,在後來的門診追蹤,看著他們好轉、消失、又再次出現。
故事無非就是「朋友」,叫他們用,他們不得不用。
朋友不是會幫你消除寂寞,
也會讓你身陷在某種輪迴內,不得超脫。

你救不了別人

有時候,你是因為想要當英雄,想要去「救誰」,而選擇和他當朋友。
當是你忘記了,不是每一個人都想要被拯救、有人是不想要離開的。
他在目前的位置,所有的地方都有好處和壞處,地獄裡其實有地獄的好處。
在他受苦的同時,他同樣也享受著:因為苦難,他可以大叫、他可以指責社會的不公平。
「看吧,社會就是這麼爛」
你不用去證明「社會是好的」,而和他接觸。

我的意思不是要你從此不要再去幫助別人。
我們看不出來,哪些人是真的需要幫忙、哪些人是會把你拖下水的。
你當然可以伸出援手、幫助每個一人。

但這個幫助是有界限的。
是在你可以的範圍。
另外,幫助人和「跟他當朋友」,這會是兩回事。

有人會說,那每個人都想跟比較好的人在一起,誰要跟比較不好的人交朋友?

但是如果每個人都想跟比較好的人交朋友,不就是大家會越來越好嗎?
而且每個人對「好的人」定義都不同。只要我們心中想著「我想要跟比我好的」,
不就是可以大家都一直變好嗎?

要從深淵中用力拉一個人上來,遠比從水溝裡抬他出來更困難,而且有些深淵非常深,落在底部的身軀也所剩無幾。

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員,千萬不要想要救人。
在海邊看到有人溺水,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跳下水,
而且打電話求教或是使用岸上的教生圈。

同樣地,在生活中,如果看到有人在痛苦著,不要自己跳下去。

害群之馬是真的

假設有個人管理一群非常出色的員工,每個人都全力追求全體的目標,努力工作而且表現優異,既能發揮創意又能團結一心。但這個上司也負責帶領一個麻煩人物,此人在其他部門表現很差,這個好意的上司突發奇想,將那個麻煩人物調進明星團隊,希望用榜樣來改善他的表現。結果呢?心理學文獻針對這個問題已有清楚的說明。行為不當的外來者會立刻改正嗎?不,反而是整個團隊會墮落

只要有一個,你們全部都會變得更慘。
不要覺得,喔,那我們可以一群人來救一個人。
錯,只會一個人帶壞整群人。
雖然你想的是,要用眾人的力量,來改變一個人

不承擔責任比較輕鬆;不思考、不做事、不在乎,都比較輕鬆。把今天該完成的事拖到明天,把接下來幾個月、幾年都淹沒在今天不費力氣的享樂中,也比較輕鬆。

「改變」用說的,花不到一秒的時間。但真的要做,需要花上許多的精力,比你想像來的困難多了。
不選擇、不負責,其實相當的輕鬆。
花力氣改變都太累了。
你以為你只要真心交往或是找多一點人,就可能可以改變嗎?
人心可是比大石頭還要來得不肯移動。
我自己在看診時,我都抱持著:「我把我知道的告訴你,而你自己要決定」
同樣地,你也可以把你知道的、好的地方告訴對方,但不要覺得他的改變是你的責任。
人是有界限的。
界限之外的事情,不要碰,而你也應該碰不到。

如何結交朋友?

友情是一種互惠的約定,你沒有道德義務去支持某個讓世界變得更糟的人。恰好相反,你應該選擇想讓一切變得更好而非更壞的人。選擇對你有益的人是好事,而不是自私。有些人看到你的人生有所改善,他們的人生也會有所改善,與這種人來往是妥善又值得讚許的事。

有人問我說,但是如果我不和他們在一起,我就會沒有朋友了。
不會的,我說。
朋友很簡單、也很難。
人是互相的,你想要交朋友,你只要提供「好處」給對方。
「但我沒有東西可以給別人」
可以啊,我說。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同、專長也不同。
最簡單的,你可以給「傾聽」、「陪伴」的時間。
或是你在某個領域可以幫忙。
當你先伸出手,別人為了回報你,也可以伸出手的。
友情就是這樣開始的。
當你想著要讓他更好、你也覺得朋友也可以對你好。
這樣的友情才會長久,你也會因為他而變得不同。

他們拿菸給以前會抽菸的人,拿啤酒給曾經愛喝酒的人。當你成功了,或做出一些創舉時,他們會嫉妒,會撤回原本的陪伴或支持,或是為此積極懲罰你。

如果你想戒菸,就遠離以前會一起抽煙的朋友;
如果你想戒酒,就遠離會一起喝酒的朋友。
他們不會跟你說加油,說你好棒、說你很有恆心和毅力。
他們會嘲笑你、他們會說你不要假仙,
他們會電你,
他們會排擠你。

他們不會想看到你「成功」,因為你的成功,對照著的是他們的失敗,他們會更加痛苦。

你不會沒有朋友的。
不決定、不選擇、不負責最簡單。
當你想要為你新的人生負責時,而不是背負著別人的習慣、別人的抽煙喝酒。
你先離開,找更好的人。
重新開始。
你的每一天,都是你重新開始的機會。

4. 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你獨一無二的人生經驗

「我覺得我很努力了,和我同學比起來,我覺得這樣的自己好爛」
你有沒有和你的醫師說過這句話?
無論你此刻的選擇是什麼?
有人選擇考公職、有人選擇進大公司、有人選擇出國深造、有人去台積電、有人轉職成功。
而你,就是你。你覺得此時此刻的你被 卡住了
人很有趣,常常會覺得自己卡住。彷彿其他人類都不會有這個問題。
別人的生活都一帆風順,自己則是慘上加慘。

現在我們冷靜想想,可能嗎?
如果我們的智力普通、財力普通,體力也普通,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也都假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
別人一帆風順,我就特別衰的機率有多少?
應該和中樂透一樣低。

那為什麼我覺得別人比較順?
因為你不是別人,你只看到他人順風順水的樣子。他們的辛苦、心酸,你沒有看過。

與其和別人比較,你不如回來看看自己,先要怎麼離開你不喜歡的境界。
每個人的出生背景、家庭財力都不一樣。
你當然可以羨慕別人,但看著別人無法讓自己過得更好。
先把對自己的期待、對自己的失望放在一旁,看看眼下的自己,
想要達成什麼、已經達成什麼,抬頭看看,你到底要什麼?
想要轉職但又怕怕的、想要繼續現在的工作又覺得沒有未來

那你要的未來是什麼?轉職之後可以達成嗎?

是你先不開心

你的不開心會放大所有你現在的不足。
如果可以的話,先把你的不開心放下。
要先知道過去是不可能有什麼改變的,無論你懊悔年輕的時候,怎麼不認真的。
或是你會問「為什麼我會…(可能是生病、可能是你的缺點)」,
我一律推薦大家把「為什麼」改成,「我可以做什麼」
至少,未來會改變。
而未來就是正在思考這個問題的你。
「可以做什麼」會讓你擺脫不開心的情緒困擾,專注在你想要解決的事情上。

不要太貪心想要做太多。
不是你做不到什麼事情,而是我們太容易被我們的情緒影響了。
甚至此時此刻的你,就正處在「我覺得我什麼都做不好」、「我覺得我什麼都不行」
先一次一小步,讓自己有改變的可能。當步伐很小,每走好一小步,都會讓你的下一步更踏實。
慢慢走才是快的。
每當你走好一小步,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鼓勵,可能是一顆糖、一首歌。

你還是想要那個職位

你不開心,不是因為你沒有得到;而是你沒有辦法停止去想。
看完這篇的你,也不可能立刻停止下來。
就像在認知行為治療裡,我們要做的第一步,
就是觀察自己的「情緒-事件-想法」
想要、渴望、慾望,沒有什麼對或是不對。
你不開心、你覺得困住了,是因為你覺得自己不能做些什麼。
如果你知道你可以做些什麼,
你知道你想要這職位的背後(可能是被人重視、可以做更多事情),
你就會了解到,你可以做什麼。
你可以當慾望的主人,而不是被慾望拖著,反而變成枷鎖,讓你更不開心。
人生沒有很糟,人生也沒有什麼問題,
有問題的是,你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麼

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有什麼困擾著我?」「是我能處理的嗎?」「我真的願意處理嗎?」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答案是否定的,請你改到別的地方去找,瞄準比較低的位置,直到找出令你困擾,而且你可以處理也願意處理的問題,然後處理好,這樣就夠了。

我曾經提過斯多噶主義,也有類似的問題,你現在困擾的事情,有沒有什麼是你可以做的?什麼是你不能做的?如果是你可以做的、可以改變的,是什麼原因你現在沒有去做?是有什麼阻礙了你嗎?不可以做的、無法做的,是真的完完全全做不到嗎?
先把你能做的、願意做的做好,就是跨出很大的一步。

如果你無法做,是單純環境或是你無法掌握的世界脈動?還是你覺得很難?目前的你做不到?
做不到的、可以學;可以去麻煩別人。
如果你不願意學,問自己,你還要什麼,才會讓自己有意願(若是情緒低落、焦慮,那也是先把自己調整好)?
如果有意願,就開始學習。
大腦很厲害,但是也很懶惰(歡迎加入訂閱制,了解更多腦科學!)

只要可以進入這個狀態,你就會掌握到,只要你有意願,你總是可以做些什麼,讓人生更好。
而不是反覆地回到想要和別人競爭、又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的困境裡

5. 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

人性本惡

有讀過《蒼蠅王》嗎?
雖然是小說,不過更可以看到如果小孩進入了規則的世界之後,
所變成的地獄。
日劇很喜歡的題材就是「霸凌」,
在失能的高校,當老師和校長都管不動的時候,
就會形成一個惡質的小社會。

兒童是可愛的、兒童是善良的,那只是被大眾媒體渲染出來的一部分。
只要他是人,他就是有惡的一面。
如果沒有「被要求」、「被訓練」。
他永遠都分不清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

規則是什麼?

雖然現在教育主流是不要體罰小孩。
但卻不是「不要教小孩」、「放縱小孩」
而是要透過別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這個過程其實很氣餒。譬如,你如何讓五歲小孩知道,現在是要上床睡覺,而不是看電視的時間?
尤於是你已經晚上加班到10點,才一下班回來,你以為是溫馨的家庭時光,
但卻是場面大大失控?
給小孩有飯吃、有衣吃、假日出門玩,都是很簡單又開心的事情。

但如何給他們知道「規則」是什麼?
對小孩而言、對大人而言,都是件很辛苦、很折磨的事情。

但其實那是你閃不了的責任。
如果你不這麼做,你的小孩就無法經歷過「被拒絕」。
無法經歷過這社會上就是有些事情不行。
甚至他也無法知道要「體諒」別人的辛苦。

孩子會服從你,因為就如規則一提到的,他腦中的血清素會架構一個社會體系。
在他還願意服從你的時候要讓他知道以下規則:

具體來說,有哪些規則是必要的?

  1. 除非是自衛,否則不可咬人、踢人、打人。
  2. 不要折磨或霸凌別的小孩,日後才不會落入坐牢的下場。
  3. 吃東西時要有教養,要懂得感謝,別人才會樂意邀請你到家裡、樂意給你東西吃。
  4. 要學會分享,別的小孩才會跟你玩。
  5. 大人跟你講話時要注意聽,他們才不會討厭你,還會願意彎下身來教你一些事情。
  6. 該睡覺時就乖乖去睡覺,父母才能有自己的生活,才不會討厭你的存在。
  7. 管好自己的東西,因為你需要學習如何擁有它們,也因為你很幸運能擁有它們。

你的責任不是永遠保護他們、讓他們沒有痛苦、不會擔心。
你的存在就是如何「最小化失敗」,寧可他們在你這裡做錯、失敗,學到教訓後,
你再好好地指導他們。
什麼都不教、直接把他們丟到社會,才是最殘酷的。

你不能在生氣時,盡情地發揮你的怒氣在他身上,
你也不能在該管教他的時候過度放任。

這才是難的地方。

拒絕管教的父母

我的父親在我小的時候對我很嚴格。
但我也得承認,我小的時候真的很頑皮,
我會三不五時想要去挑戰那條界線。
當然會和大人有許多的衝突。
長大之後,換自己身為父親之後,
才知道「當黑臉」、「扮壞人」是父母閃不了的責任。

我從阿德勒的教養,延伸出來的對聯:「不打不罵不稱讚,紀律規則給鼓勵」
紀律和規則,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建立。你狠狠地看他們一眼,他們就乖乖的。
再來就是口頭大聲制止,隨著他們行動的升級,你也要升級你的行為。
譬如,打打他們的小手(你需要非常節制力道,是要制止他們的行為,而非你的情緒發洩)

當小孩在公共場合大鬧大哭跑來跑去,
身為父母的,一定都有這種丟臉的經驗。
如果是小嬰兒大家可能都還可以忍受,
但若是國小學生了,大家可能不會有這麼高的容忍度。

若你的小孩在公園玩耍,無論是否是有意或是無意傷到/打到別人的小孩怎麼辦?
除了口頭制止之外,可能使用些「體罰」會比較好,
一來是打給對方家長看的,二來是,要讓他知道「攻擊」行為,
在陌生人是絕對、絕對不可以被允許的。
寧可自己打,也不要長大了,被送到警察局裡。
要讓孩子知道除非自我防衛,否則絕對不可以出手。

有人說,你以暴制暴,他不就學到了嗎?
身為父母,你也得約束自己、定下規則。
這個規則是夫妻雙方有共識的。
譬如,我們家的事,除非是嚴重的攻擊行為、或是公共場合需要(打)給別人看、強力制止的事情,
否則絕對不出手。如果要打,就是徒手打小手、打打屁股,以1-2下為限。
要有強烈自知,這是要給予界限,而非出氣。
但有時出氣和給界限很難區分,
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忍耐著1-2分鐘後,等冷靜一點再思考要給予多少程度。

社會很殘酷,不要讓你的小孩直接丟到社會體系,期待學校會給予指導和糾正,這是你的責任。

不要期待別人會教你的小孩

很多「親職」專家都會給一些意見, 什麼要關愛啊、耐心等等。
好像把教養說得太美好。
教養就是把大人和小孩都用得很挫折、很失望。
這是一個很辛苦又很累人的過程。
小孩和大人都很累。一點也不美好、一點也不美麗。

雖然不美麗又辛苦但又是必要的。
你以為這世界會如你所願嗎?小子。
不會的,這世界不是如《蒼蠅王》般的自由,這世界有很多限制。
你要讓你的小孩知道那條「線」在哪裡,
他們會盡其所能的要去挑戰你,
在你疲倦時、在你不注意時、在你覺得他們可能的時候。

事實是,更廣大的社交世界既苛責又冷漠,所施加的衝突和懲罰,遠多於清醒的父母所給予。你可以管教自己的小孩,或是把這個責任交給嚴酷、冷淡、苛責的世界,而決定選擇後者的動機永遠都不該與愛混淆。

世界其實對你的小孩更壞,不信的話,你看看,如果在公共場合,
你看到別人的小孩又哭又鬧,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誰家的小孩這樣啊…」
「還好不是我家的」
世界會用更冷淡的方式回應著你。
而學校的教育可能會請父母來學校
不要想著把教育留給學校、留給醫師,
世界只是更狠而已,
現在管你的小孩、現在給他限制,是你能留給他最大的愛。
你務必守住這條線,因為跨了過去,你只會越來越辛苦,越來越能把他們拉回來。
人的本性就是攻擊,你要分得出來,哪些是小打小鬧,哪些是要嚴厲制止他的行為。

6. 在你批評世界之前,先把房間整理乾淨

當我讀大學的時候,我自己有意識到自己是個憤青。常常看學校不爽,看系上的一切東西都很不爽。
覺得課程很蠢、覺得學校的安排都很亂,所以我把自己拋到更廣大的校園裡。
我的房間始終都很亂,我沒看完的書散亂在宿舍的一小隅、我沒有寫完的筆記、要考試的共筆。
雖然很愛抱怨,但我也沒有真正完成什麼事情。
批評很多卻是做的很少的鍵盤俠,一方面覺得社會不公不義啦,但是你問我有去行動什麼嗎?
我卻說不出來。
年輕時讀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讀二十世紀史、讀各種哲學。我覺得自己可以想出最佳解。
但我卻忘了,其實現實生活中的一切,肯定都是各種當時選擇、各方妥協的「最佳解」了。

「齊家治國平天下」

你當然可以有很多的抱負、你可以想要改變世界。
但先讓自己的生活穩定下來、讓自己的情緒平穩、讓自己的生活空間乾淨合宜。
再來討論你的抱負和理想

生活確實艱難,每個人都注定受苦

有時候,你的苦難是你的選擇造成的。你可以爭論說,其實我當初大可不必這樣。
譬如你買了賠錢的股票或是錯誤的投知。
但有些辛苦,可能不是你的錯。是這邪惡的世界,狠狠地撞了你、讓你跌得狗吃屎。
我們面對人生的惡意,可能有以下的面對方法:

  1. 退回童年的無知
  2. 追求享樂
  3. 苟延殘喘,雖然早知道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4. 藉助力量去奮鬥

這也造成了「存在主義」裡的探討。
你可以選擇以上4種方式的其中一種。
或者混合其中兩三種,也或者不同時期,你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對著。
沒有對錯,只是你用什麼態度活著而已。

再問自己三個問題

決心改變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詛咒命運。

當你決定好你的姿態,你再問自己三個問題:

  1. 自己人生的災難是否由他個人導致?如果是,又是如何造成的?
  2. 我現在能夠不再犯這些錯誤嗎?
  3. 我現在能夠修補過去的失敗造成的傷害嗎?

要抱怨可以,但抱怨之前,你好好想想,你怎麼讓別人去干擾你的人生?
現在真的什麼都不能做嗎?
我知道做些什麼很痛苦,但不做會比較好嗎?

大家一方面想要遠離痛苦、一方面又覺得改變好累。你現在離火很近、覺得很燙很熱,可是你卻覺得挪位子很麻煩?

從小事開始,整頓你的人生

抱怨世界不公不義之前,不如從你的生活的小事開始吧。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想要換嗎?
你對你身邊的朋友家人好嗎?
你尊重他們嗎?
如果可以,做些什麼「好事」,讓人感謝你。
或者,你會說,我不知要做什麼好事耶,
那你試試看先「不要」做什麼「不好的」事情。
譬如當個好公民,不要闖紅燈、不要亂丟垃圾、做好分類等等。
你主觀覺得是錯的、是對自己不好的,就不要做了。

慢慢地,你的靈魂會變得勇敢。
你的難過會減少,
你會覺得活著,可能還有一點點開心的事情。
你可以看看自己軟弱的地方,
你可以整頓自己的人生,接著有多些力氣,再來想想,要怎麼改變世界。

7. 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意義就是犧牲和分享

「我覺得活著沒有意義」
這是我很常聽到的一句話。
「其實我也這樣覺得」我會這麼說。
但說沒有意義,背後可能是指,找不到意義。
或是覺得現在的生活有點無聊和空虛、像是重複的生活著、每天做著差不多的事情。
自己期待有所變化。
但人生的意義就是來犧牲和分享。

分享就是啟動交易過程。

我們從小就被指導要把東西分給別人。
如果你不知道意義的來源?那就先從分享開始吧!
人生就是苦難,而苦難會讓你意識到自己有多脆弱。
病痛和苦難,會讓你有再多的財富、再多的權勢,
都不可能保證你從此過著幸福的日子。
尋找意義、自我定位在哪裡?
如何在充滿苦難的人生中,堅持自己的意義

維持自己的品格

你可以先做的,就是維持自己的品格。
人生很累,你都很想要放蕩自己、把自己的品格放水流。
不作惡,就是你能維持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有小孩,你要做的,就是從小維持他的品格。你必須要限制他、指導他,讓他在有限制下的發展。
他不可能永遠不長大,他需要的不是夢幻般的粉紅泡泡。
而是要讓他知道,世界苦難的真相。

苦難是真實不用懷疑的

有什麼是我無需懷疑的?就是苦難的真實性。

苦難很真實,真實到讓你覺得自己是活著的。
活著如果需要意義的話,意義應該就是從苦難來的。
如果我們無法擺脫它,那是不是我們去好好地端詳它。
苦難會照見自己的問題、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
讓苦難把我們的銳角修圓、讓苦難照亮我們的陰影。
我們可以因為苦難而變得謙虛、因為苦難讓自己覺得寬容,
也因為苦難,我們看到別人的辛苦,而變得有同理。

試著把減輕不必要的痛苦與折磨當作是一種善。在待人處世中,以盡我所能減輕不必要的痛苦與折磨為原則

因為你知道很苦。
第三個意義的來源,你可以試著減少痛苦、減少折磨。
如果不知道怎麼待人,
你可以抱著「我試著讓別人好過」
大家在苦難的世界,相濡以沫。
盡你所能地,試著減少別人的折磨。

意義來自衝突

在人生中,擁有意義勝過於擁有你想要的東西,因為你可能既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你還在尋找嗎?
我也還在尋找,但只要你願意找、願意面對衝突和苦難,不怕對抗這個世界,
你會在尋找的過程中,即使找不到(沒找到),你仍然會收穫著什麼。

意義不會躺在那裡讓你「發現」,他是你創造出來的。它是你混亂和痛苦中,
感受到他人的愛。

在還沒找到意義之前,不要放棄,繼續尋找。

8. 說實話,至少不要說謊

你有沒有說謊過?

停止說謊並依從良知的指引,即便是面對最嚴重的威脅,你也能維持自己的品格。

你有說過謊嗎?當你說沒有的時候,你已經說了第一個謊言。
不是要你當聖人,而是可以的話,儘量不要說謊。
雖然日子有很多的時候,我們說不了實話,
但你可以說說客套話、你可以顧左右而言他,你可以閃爍其詞。不要說謊。
說久了,你的大腦會開始也欺騙你自己,因為你要讓自己的言行一致,你也得騙過自己才可以。
久了,你會生活在虛假的世界裡,分不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這樣也沒有關係嗎?

你有沒有因為要「說謊」而造成「思想分裂」的經驗?
一個你要好好地說言下這個謊,而心中有一個小聲音一直告訴你:「你正在說謊」
一方面,你想要用謊言來扭轉真實世界發生的事情;
另一方面,你的內心卻很嚴苛地指責你。

謊言結束之後,你得在自己架構出來的火柴堆世界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火柴堆會燒起來或是塌掉。

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一位年約四十的個案跟我說起他年少立下的願景:「我看到自己已經退休,坐在熱帶海灘上,在陽光下啜飲著瑪格麗特。」這不是計畫,這是旅遊海報。八杯瑪格麗特下肚之後,等著你的只有宿醉。經過三週每天都是瑪格麗特的日子,如果你還有任何意識,你會感到無聊透頂且自我厭惡。一年之後,或許不用那麼久,你會變得很悲慘

我的個案,有告訴過我:「我覺得上班很累、人生沒有目標」
「那你的目標是什麼?」我問
「我不知道我要什麼,但我現在卡住了。」

其實你一定知道你要什麼,你想要爽。
下次如果看到我的話,請直接告訴我,你想要爽。
(前提是,你確定爽是你的人生目標嗎?)
我告訴他,另一種人生的危機,
就是你已經錢多到你不知道要什麼。
每天起來就是發呆不知道要幹麼。
每天都在海邊喝著小酒看海,
一天很開心,兩天很愉悅,這樣的日子過上365天,可能是種折磨。

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錯了,那麼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人生謊言還有另一個根本問題,特別是當謊言建立在逃避之上時。

騙別人就算了(雖然長期下來,你也得開始騙自己了),
但騙自己的話,你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你貪圖現在工作薪水比較高,但你一點都不開心。
你騙自己說,再過一陣子會比較好。
通常是領年終時,但那快樂的心情大概不到一個月。
你就又回到了,「到底我人生是怎麼了?」
別人一直說你的工作好棒、薪水好高,別人可能不是說實話(你只是成為他們投身願望的目標而已)

你回想起來,對了,是大學填志願時,照著大人的要求。
你努力地那麼多年,真的很努力,但你不曾好好地聽你心裡的聲音。
你一直說謊騙自己:「我過得不錯」。

這世界上,不要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我在和我的個案會談時,我有更多的時候像是鏡子,
照出他們原本的樣子。

在我這裡,你說謊,只是欺騙到你自己而已。
你的謊言傷害不了我,因為我只是反射回你所說的每一句話。
你期待找一個懂你的伴侶、你期待找一個夢幻的工作。
最了解你的,其實就只有你自己,
你無法面對自己長年下來謊言養大而空洞的自己,
只好繼續用謊言餵養。

面對自己的錯誤吧,試著去調整和改變。
如果未來還重要的話。
不要怕面對衝突、怕被恥笑。

「但是這個工作錢很多」

錢很重要,但你已經騙你自己這麼多年。
你要騙自己到什麼時候呢?

一個謊言要由上百上千個撐著

開始是一個小謊,接著許多小謊構成支撐,然後扭曲想法來避免這些謊言帶來的羞愧感,接著又以更多的謊言來掩飾扭曲想法的後果。而後,最糟的是,這些已經變得必要的謊言,因為反覆練習而轉變成自動化、專一化、結構化、在神經生理層次體現的「無意識」信念與行動。

讓自己可以活在真實的世界裡。
如果你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
那感覺就像是光著腳,在沙灘上感受沙子、感受海水,那種黏黏又刺刺的感覺。
有點不舒服,但是又好真實。

你的情緒是你的信號燈,只是你拒絕承認。
你的胸悶、你的胃痛,都在告訴你,不要再說人生的謊言了。
謊言架構的世界,一定是其實謊言的片段,總會有垮台的一天。
現在都還早,你還可以回頭。

記住,你可以騙騙別人,但是,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可以的話,不要說謊。

9. 聽別人說話,他們可以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聽比說來得重要

我曾經以為,當一個好的精神科醫師要能很會說。
要可以說動對方,讓對方改變。所以,當時我以為,我要多磨練自己說話的技巧和能力。
在我們的專科考試,有第二關是口試,需要做診斷性的會談,40分鐘的時間裡了解個案,
並且給出診斷。一開始練習時,自己常常打斷個案說話,非常著急想要在40分鐘內把該問的問完。
但是指導的考官卻說,這樣問,很沒有效率,而且一直打斷別人說話,你一定要自己想方法,
讓自己聽出自己想要的。個案是人,不是讓你用問的。你要自己聽出來。

當你聆聽時,你會很驚奇人們竟然會告訴你這些事

心理治療有用的地方在哪裡?

無論是什麼學派的心理治療,多少都有點療效。每個學派都有自己的框架。這些框架就是解釋生活的系統,有時我們的生活給不了我們答案,甚至是一團亂七八糟的狀態。我們需要像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或是旅程中的地圖。而心理治療就有這個作用,可以讓你重新搭起生命意義的模型。
而醫師、心理師要如何給你這個架構。
其實我們用聽的。
有很多的時候,我們就像是鏡子,把案主自己的樣貌鏡射回去。那是把自己混亂的問題,像是打開一盒拼圖,原本在袋子裡面,現在攤開來變成平面,開始有被組裝的可能。而我們的存在,就像是那已經拚好的圖片,讓你可以參考。
我們的作用就是,「你可以把這一片拚在這裡」,給點生活的提示。
拚圖你得自己拚,生活你得自己活。

心理治療的過程,最多的時候,是忍住不說,反而不是要說什麼。

這世界上沒有客觀這件事

夫妻或是情侶吵架時,如果拉進朋友或是其他家人想要當「公正」的第三方時,
通常是「不太公正」,或是讓吵架越演越烈。
因為這世界上沒有 真的 客觀的第三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或是雙方各退一步,從過去記憶裡,想要翻出一些什麼的話,只會讓狀況變得更糟而已。
人生很複雜,你很難把話說得清楚,更難的狀況是,當你又聽不清楚時,又急著把話說出去。
文字、語言,是構成我們思考的方式,
我最常請個案「至少寫日記」;日記是最便宜的心理治療,
即便沒有任何的書寫架構,你都可以從自己的書寫中,得到些什麼。
因為你混亂的思考中,可以「說出來」、「寫出來」時,
才可能有重新排列組合。

當你要求「絕對客觀」,只是讓吵架變得不可能退回一步而已。
兩個人的關係,說不清、理不完。
說理這詞,應該改成 理,
用聽的、用心地去聽,才可以把事情圓圓滿滿。

要聽完才能好好思考

羅傑斯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心理治療師之一,對於聆聽頗有研究。他寫道:「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聆聽,我們急著評價,因為聆聽太過危險。要做到聆聽,首先需要勇氣,而我們通常缺乏勇氣。」

要好好地聽別人說話,真的不簡單。
即使我受過專業的訓練,在我工作場域,比較能做得到。
但在我自己私人的生活裡,我得花更多的心思,連我自己都不太可以做得到。
但是你務必告訴自己,不是做不到,只要假以時日,你一定可以。
不如告訴自己,當情緒來時,暫停一下,數個幾秒或離開現場。
有些話,你可以不要說出口。
話跟利刃一樣,可以狠狠地傷害對方。

如果你聽不下去別人的話,但至少某些話,千萬不要說出口。

人們不缺說話的人,但是缺可以 自己說話的人。
你若可以仔細聽,你可以聽到很多,可以聽出一個人的渴望。
聽比說要來得難很多很多。

下次吵架時,先閉嘴讓對方好好說

如果有機會在爭論一件事情時,你可以這樣做:把對方剛剛說的內容,再重新說一次,等到對方同意他是這個意思時,再換你自己說想要說的。這樣做,要雙方情緒比較平穩的狀況下。你可以說:「XXX, 你剛剛是不是這樣意思?」當一個好的反應者,也可以把對方的話做個總結,確定自己是有聽到正確、理解到正確的內容。

這一點都不簡單,因為這才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
思考不是思考,思考是用聽的。用心聽完,再用嘴巴詢問。
下次記得,有人說你沒有同理心,那是你不曾打開自己的心。
通往人心的捷徑,是從耳朵開始

10. 把話說得精準

修車專家和醫師

只有當一輛車突然罷工,或者遇到事故而必須把車拖到路邊的時候,我們才被迫去了解與分析那些「使汽車成為能夠前進的東西」所需的無數部件。當車子故障時,我們對車子複雜性的無能為力馬上展露無遺,這會帶來實際的後果(無法去我們想去的地方),以及心理上的後果:平靜的心隨著車子的功能一起消失無蹤。通常我們必須仰賴修車廠及維修站的專家,為我們修復兩種功能:汽車的功能,以及我們知覺的簡單性。 修車師即心理師。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複雜,我們不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們仰賴很多人的智慧在維持著我們的生活。
譬如汽車,我最近的汽車才從保養廠修回來而已。本來是單純停車起步會抖動,不太想要理會它,但有車友說,萬一是在山上或是高速公路呢?車子真的怎麼了,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只好讓自己去學習一些簡單的車子常識,拜Youtube所賜,可以很快的學習一些基本的原理。
而我們平靜的心,其實很快就會變得波動,譬如你的手機故障送修,大概有很多功能都無法使用。
電腦若壞了,寫好的文稿大概也就不能用了…

生活的不確定性(或是脆弱性),比你想像中來得近。
車子的狀況我再怎麼學習也很容易超乎我可以學習領域。

你以為的美好日常,其實比想像中來得容易崩壞。

當你生活崩壞,而且驚慌失措時,你就會來找精神科醫師。
生活的複雜度,遠遠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需要你努力維持

活著就是每一天都要努力。自己的身體、運動、正念、靜心、專心、外貌等等。
眼睛一睜開,就要開始「努力維持」。
關係也是,你在韓劇日劇美劇中的浪漫愛情,明星回到現實生活,
可以辦一場「世紀婚禮」,君不見,有多少明星伴侶,10年後還可以很恩愛地出現在螢光幕前?

完美的另一半是不存在的,所有的關係都是動態的。
無論是車子、關係、健康、心靈,無時無刻,你都要努力維持著。

練習標定自己的情緒

溝通需要承認可怕的情緒:憤怒、恐懼、孤單、失望、嫉妒、挫折、憎恨、煩悶。

生活需要那麼努力了,關係還要努力維持。
那我們的情緒怎麼辦?
我一律推薦「寫日記」。
日記可以讓我們從頭練習標記自己的情緒。
白天發生的鳥事、晚上開心的聚餐,你都可以在你的腦海中再想過一次、
再一一去對應正確的詞組。
你知道自己的情緒,再溝通上才可以更精準。

說出你的用意,這樣你就能發現自己的用意。按照你所說的去做,那麼你就能知道會發生什麼。然後注意觀察,留意你的錯誤,明白地指出來,並且努力修正。這就是找到人生意義的方法,也會讓你免於人生的悲劇,否則還能怎樣

當你可以說得準、就有機會去避免錯誤。
當你生活有意外時,你也可以用語言,好好地去描述你的困境。
這樣,我才能知道,怎麼勵幫忙。

11. 當小孩去冒險時,不要太干涉他們

人們需要有挑戰

人類真的很奇怪。雖然生活很多挑戰和苦難等著我們,但如果生活太過平順,又覺得無趣、沒有味道。這也是為什麼有很多極限運動、跳傘、高空彈跳等等。人們都想要為自己的生活添加點「樂子」。
甚至,電影或是追劇的時候,也會看恐怖片或是僵屍片。放鬆不是應該來點喜劇或是愛情劇嗎?

我們反而需要點刺激和改變,生活才不會一成不變。真是麻煩的人們。太多挑戰覺得人生太難,太過安逸又覺得食之無味的人生啊…

小孩需要“不太安全”公園

若遊戲場設計得太過安全,孩子不是不玩,就是會用自創的方式玩。孩子就是需要夠危險的遊戲場,才能不斷挑戰。人們(包含兒童在內,畢竟兒童也是人)並不追求將風險降到最低,而是尋求最適當風險。

我記得我小時候的公園/學校的遊樂設施其實很少保護裝置,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點怕怕的。但我們(絕大多數)也順順利利長大成人,現在回想小時候的公園,覺得都很刺激(當時家長心臟真大)。
曾幾何時,有一陣子的公園變得很無趣,都是套裝的溜滑梯,看起來很無趣(雖然安全)。

幾年前帶小孩去沖繩的公園,覺得很驚喜。每個公園都很有特色,玩法也很多種。有些甚至看起來是有點危險的(從小孩的角度),每個小孩在玩的時候,像是有種使命(今天是來破關的!)站在高處時,每個小孩像是征服者,都會舉起雙手,像是跟爸媽說:「你看!我做到了」

後來陸續看到台灣的公園有些改革,雖然還不像沖繩這般公園巨大又有趣,但有添加了些特別,可以爬高高的繩索或是磨石子的溜滑梯。可以快一點、高一點。

除了公園外,海邊也越來越多人玩SUP、衝浪。戶外活動在台灣也有逐漸變多的趨勢。

來冒險吧!

如果沒有限制,而且還受到鼓勵,我們都願意冒險。

我們的日子就是混亂的,如果說冒險活動就是某種程度、可以比較有控制感的混亂呢?在玩樂的過程,也可以學習到一些面對未知混亂時,我們脆弱的心靈和肉體,比較有能力去應付。
孩子需要冒險,是因為至少在大人「還可以伸手援手幫忙時」,練習自己挑戰一些未知、承擔一些「混亂」的能力。
「人生已經夠危險,我們要保護小孩」,應該要改成,因為很危險,我們可能現在就要開始訓練他了。

你應該要強悍一點

我記得我大學時期自己一個人在印度的時候,曾經有個和我一起旅程的法國獨立記者跟我說過:「嘿,你應該要強悍一點」。雖然人在異鄉,我覺得應該要低調一些,要配合當地習俗,但是好像你越是配合,他們就越是覺得你不太重要。我記得我後來有在機場改票的時候,想起了這句話,就有大聲地爭取自己的權利。
人生難就難在知道何時要大聲說話、何時要低頭。
但強悍好像不只是大聲,而是有人比你大聲、位置比你高的時候,你內心覺得,我沒有輸給他。
我們一方面覺得要謙虛地聽別人的建議,另外一方面也要有足夠的自信心。面對自己不足的地方,應該要有「我如果學,我也可以做得到」的想法。面對別人的批評指教,一方面要修正自己、一方面又要覺得要有自信,一個不小心,心中深處的自卑感就跑出來搗蛋了。

冒險和安全,這兩者,就像是自信和謙虛,一樣重要,又得想個辦法讓他們同時並存著。
冒險會讓你強悍一點地去面對混亂。

12. 生活有小確幸,就好好地享受當下

為什麼是我?

我曾經寫過:

很多人都會問我 為什麼

「我為什麼會得憂鬱症?」

「我為什麼會得強迫症?」

「為什麼他/她不愛我了?」

「為什麼我被資遣了?」

「為什麼我會好不了?」

有一段時間,我會回答這個問題,那是生物-社會-心理等三方面的因素。也會解釋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譬如血清素、多巴胺、神經保護因子,還有可能因為童年的創傷或是重大的生活事件導致的。若有機會和個案做心理治療時,我也會聽完對方的故事,和對方一起找出原因。

曾經有個案主跟我說:「我以為找到原因,我就會好了」。

「為什麼是我?」是常常我們面對低落情緒時最常自言自話的小聲音。它會不斷地迴響、而且放大聲音尖叫,讓人很不舒服。我後來理解到,當人們問「為什麼」時,通常不是真的想要知道原因。我們在醫學上、在科學上、在理性上,問「為什麼」時,在追求學問和突破科學邊界時,才是真真正正的想知道原因。而在人生上,不是真的想要探究真理。而人生和情緒,本來也沒有什麼真理可言,就是努力地活著,一天過一天。

「我做錯了什麼?我現在可以做些什麼,讓事情至少能稍微修正一些?」

不要問為什麼,問「我可以做什麼」

當你什麼都會,還需要活著嗎?

超級英雄的公式是:有缺陷+有特殊技能+有敵人/有克服不了的事。
當你有缺陷才有進步,故事才會好看。
我們人生而有缺陷,我們也不可能是完美。
雷神索爾是神、希臘神話裡的每一位神,都是有缺陷的。
即使在永恆的世界裡,仍然有著永恆的缺陷
我們是有著一輩子的時間來改變自己。

愛就是接納對方的缺點

你不必去愛對方的所有缺點,你只是接納它們。

既然人都有缺點、人也不可能完美。那生活不就是接納別人的缺點、盡力改善自己缺點嗎?
如果我們所謂的苦難是因為我們缺點所造成的,那麼,我們是不是也不用執著於「完美」的人生。
是不是這樣就可以放下自己的焦慮?(因為我們不可能完美的。)
在每一種稱之為「愛」的東西裡,愛可以寫一大本書,也可以寫短短一句。
愛就是可以接受對方的缺點,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完美,希望自己精進,
但同時,我們可以包容對方的缺點。
要求自己越來越好,但是全力去包容你愛的人,因為他們也全力地愛著你。

糟糕的一天,總有什麼值得感恩的

即便在糟糕的一天,如果你仔細留意,還是有可能幸運遇到這種美好的小機緣。也或許是你頭暈腦脹外出散步時,一隻貓出現在你面前,如果你去關心牠,會有那麼十五秒,你想起存有的種種奇蹟,然後稍稍彌補那伴隨著存有而來、無法根除的苦

「醫師,你每天聽到看到這麼多難過的事,你怎麼不會覺得難受?」
常常有人問我這句話。
我最常回的內容是,只要有一點點的小確幸,有時候一整天的辛苦就夠了。
可能是其中一個人跟我說謝謝、也可能是有人告訴我他好了、
也有可能辛苦一整天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可能覺得今天路邊的小草可愛,或是回家的路上發現新的小吃店、也可能是一首歌。
只要你願意,很痛苦或是很累很衰的一天,都可能因為你的小感恩,覺得「活著值得了」。

你仍然擁有很多,只要你仔細看的話。

Footnotes

1 Ziomkiewicz-Wichary, A. (2016). Serotonin and dominance. Encyclopedia of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