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聽過,阿茲海默症這種讓記憶力、思考力慢慢流失的腦部退化疾病,像小偷一樣,偷偷摸摸地就把我們珍貴的回憶跟能力給打包帶走。更讓人頭痛的是,根據統計,全世界被診斷出來的患者裡面,竟然有將近三分之二是女性!有些研究甚至說,女生得到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可能是男生的兩倍!(驚) 這不是開玩笑吧?難道是上帝在創造女人的時候,忘了幫我們的腦袋多加一層防護罩嗎?
這個驚人的數字,當然讓很多像我一樣的醫師和科學家們「一個頭兩個大」,拼命想找出到底「係安怎」(sī-án-tsuánn ),為什麼阿茲海默症這個「老番癲」(lāu-huan-tian)好像比較愛找女生的麻煩?
今天,陳醫師我就來扮演一下「柯南」,帶大家抽絲剝繭!
目錄
數字會說話!全球失智「排行榜」的性別差異
我們先來看看全球的「失智地圖」。最近有一個超大型的研究,分析了快一百萬人的資料(橫跨43個國家,夠多了吧!),發現一個現象:雖然失智症的「發生率」(就是每年新增多少病例)整體來看男女差異不大,但是!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就是某個時間點有多少人得病)在大部分年齡層,女生都明顯比較高。
特別是65歲以上的長輩,整體失智症盛行率,女生是每千人有80.22個,男生則是54.86個。你看,是不是差很多?
為了讓大家更有感,我把阿茲海默症按年齡分的盛行率(每千人)整理一下:
年齡組別 | 女性 (每千人盛行率) | 男性 (每千人盛行率) | 陳醫師碎碎念 (不要打我) |
---|---|---|---|
60-64 歲 | 5.6 | 3.1 | 女生剛開始稍微領先… |
65-69 歲 | 14.7 | 8.9 | 差距開始拉開囉! |
70-74 歲 | 23.9 | 16.1 | 越來越明顯… |
75-79 歲 | 64.4 | 34.7 | 快要是男生的兩倍了! |
80-84 歲 | 109.3 | 77.6 | 破百了!(抖) |
85-89 歲 | 190.6 | 113.4 | 這數字… |
90 歲以上 | 354.2 | 230.4 | 三分之一強 vs 四分之一弱… 女生真的「贏」很多 (哭笑不得) |
看到沒?這不是我們要的「冠軍」啊!一路看下來,幾乎每個年齡層,女性的盛行率都「遙遙領先」。
不過,也要幫男生說句話,有些其他種類的失智症,像是「血管性失智症」(跟中風或腦血管問題比較相關的),可能就比較常發生在男性身上。而且,有研究說,80歲以上的女性得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可能比同齡男性高,但這部分研究結果還不太一致。
在美國,有個統計說,女生在45歲時,這輩子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大概是五分之一,男生則是十分之一。又是兩倍!
有趣的是,那個大型研究發現,雖然阿茲海默症盛行率女生高,但如果看「失智症」整體的「發生率」(每年新增案例),其實男女差不多(除了90歲以上那組女生較高)。這暗示什麼?可能跟女生平均活比較久(下面會詳談)、或是以前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等因素有關,讓「累積」的病人數看起來比較多。但90歲以上那組的高發生率,可能就真的是超高齡時的風險差異,或是跟得病後的存活時間不同有關了。
荷爾蒙的「變心」?更年期是關鍵時刻
接下來,我們要談談女生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更年期。這跟阿茲海默症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可大了!
科學家有個「雌激素假說」。簡單說,就是認為「雌激素」(Estrogen),特別是其中一種叫做「17β-雌二醇」的,對我們女生的腦袋來說,就像是個超級「保鑣」,有很多保護作用。它可以幫助腦神經長得更好、抵抗老化和毒素的傷害、維持腦袋能量供給正常運作,甚至還能幫忙保護DNA。你看,是不是很重要!
但是,更年期一來,「代誌就大條了」(tāi-tsì tuā tiâu)。雌激素這位忠心耿耿的保鑣,分泌量會「斷崖式下跌」,幾乎可以說是提早退休了。研究發現,這個荷爾蒙的劇變,跟女性大腦開始出現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變化(例如腦部能量代謝下降,就像手機快沒電一樣),有著密切的關聯。這種變化,在同齡的男性身上通常是看不到的。
特別是那些比較早停經的女性(不管是自然發生,還是因為手術,尤其在45歲前),她們未來得到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症的風險可能比較高,而且腦袋裡一種叫做「Tau蛋白」的壞東西(後面會再介紹)可能也比較多。
那…補充荷爾蒙(HRT)有沒有用?這個問題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研究結果有點亂。有些研究說,如果在更年期前後開始補充,可能對腦袋好,甚至降低失智風險。但也有研究(特別是用雌激素加黃體素的組合)發現,風險反而可能增加!所以,HRT到底有沒有效、安不安全,可能要看妳什麼時候開始用、用哪一種、妳當時的腦袋狀況,甚至跟妳的基因(例如有沒有帶APOE4這個風險基因)都有關係。總之,這件事一定要跟妳的醫師好好討論,不能自己亂來喔!
除了雌激素這位「退休保鑣」,最近還有另一位荷爾蒙「新秀」——濾泡刺激素(FSH)也開始被懷疑跟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有關。當雌激素下降後,FSH的濃度反而會「飆高」。在老鼠實驗中發現,FSH升高,好像會讓阿茲海默症的病況惡化,像是腦袋裡的「β-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這兩個都是阿茲海默症的壞蛋指標)變多,認知功能也下降。而且,FSH好像還會跟那個討厭的APOE4基因「聯手作惡」。有趣的是,如果在老鼠身上把FSH的作用擋掉,牠們的記憶力似乎就比較不會退化。所以,FSH未來有沒有可能成為治療的新靶點?科學家們還在「拍拚」(phah-piànn)研究中!
基因的「籤運」?天生註定的風險差異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在阿茲海默症的基因風險上,男女之間也真的有點「不公平」。
大家可能聽過「APOE」這個基因,特別是其中的「APOE4」亞型,是目前已知最強的晚發性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因子。但是!這個基因對男女的影響力,差很大!
研究證據很明確地指出,APOE4這個「壞籤」,對女生的殺傷力遠大於男生,
尤其是在55到75歲這個年齡段。
- 女生:如果帶一個APOE4基因,得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大約增加4倍!
如果帶兩個(從爸爸媽媽各遺傳一個),風險更是飆升到10倍!(我的天啊!)
- 男生:如果只帶一個APOE4,風險基本上沒啥增加。就算帶兩個,風險也「只」增加約4倍。
你看,是不是差很多?這基因根本就是「重女輕男」!而且,帶有APOE4基因的女性,不僅罹病風險高,一旦發病,認知和生活功能退化的速度,往往也比同樣帶有APOE4的男性來得快。她們腦脊髓液裡的Tau蛋白濃度也比較高。只能說,抽到這支籤的姊妹們,真的要更「愛注意」(ài tsù-ì )自己的腦健康啊!
不過,上帝關了一扇門,好像也開了另一扇窗(?)。科學家也發現,位於X染色體上的「KDM6A」基因,可能對女生有保護作用。女生有兩條X染色體(男生只有一條X和一條Y),所以我們體內KDM6A蛋白的量可能比較多。
這個KDM6A蛋白跟腦細胞之間的連結(突觸可塑性)和認知功能有關。研究發現,女性KDM6A表現量較高,似乎跟老化過程中認知衰退速度較慢有關。而且,有一種特別活躍的KDM6A基因變異,在女生身上出現的機率是男生的兩倍。這算不算是我們女生天生多了一點點「防護罩」呢?
除了這兩個最有名的,還有其他基因也可能跟性別差異有關。例如,跟DNA修復有關的「MGMT」基因變異,被發現跟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有關。「SORL1」和「ABCA1」這兩個基因的變異,似乎也跟女性的關聯性比較強。
科學家們還在努力研究X染色體上其他的神秘基因(像是FRMPD4, DMD, WNK3),看看它們是不是也偷偷影響著我們的風險。還有一個叫做「USP11」的酵素(也是由X染色體上的基因製造,女生含量較高),最近被點名可能是累積Tau蛋白的推手之一,而且它跟Tau蛋白糾纏的關聯性,在女性大腦中似乎比男性更強。
總之,基因這部分,就像是我們出生時拿到的一手牌,有好有壞,而且男女拿到的牌面影響力還不一樣!
大腦的「男女有別」?結構、功能與老化的差異
你知道嗎?男生和女生的腦袋,在結構、功能,甚至老化的方式上,本來就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很可能也是造成阿茲海默症性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 結構上:男生的大腦整體來說比較大顆,但是,如果把整體大小因素考慮進去,女生的「灰質」(處理資訊的地方)和「白質」(傳遞訊息的線路)比例上比較多,大腦皮質也比較厚。而且,女生掌管記憶形成的重要區域「海馬迴」,相對體積通常也比較大。(嘿,記憶力好像是女生的強項?)
BUT!人生最厲害就是這個BUT!一旦得了阿茲海默症,如果女生腦脊髓液裡的β-類澱粉蛋白(壞蛋一號)減少,但Tau蛋白(壞蛋二號)卻比較高,那她的海馬迴萎縮速度,反而會比男生更快!
- 功能與連結:有研究說,女生大腦各區域之間的「連結性」可能比男生更好,就像一個超級發達的交通網絡。這在健康的時候,可能有助於認知功能(例如一心多用?)。但是,當壞東西(像是Tau蛋白)出現時,這個發達的網絡,反而可能讓它們更快地「趴趴走」,加速疾病的擴散!
另外,面對β-類澱粉蛋白(壞蛋一號)的堆積,男女大腦的反應也不同。男生在記憶任務時,海馬迴和前額葉的連結可能會增加,好像在試圖「補償」;但女生似乎就沒有這種代償反應。
- 能量代謝:腦袋運作需要能量(葡萄糖)。研究發現,女生的大腦可能比男生更早出現跟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能量代謝下降(就像手機電池老化,續航力變差)。而且,即使腦袋裡的β-類澱粉蛋白堆積程度差不多,女生的腦部葡萄糖代謝水平也往往比男生低。
- 老化方式:大腦老化的過程,男女也可能走不同的路徑。有些研究暗示,腦萎縮(腦組織體積減少)可能在男性身上開始得更早,或進展得更快。
這也符合所謂的「男性-女性健康-生存悖論」:
女生通常活得比較久,但在晚年可能身體狀況比較差(病痛較多)。
- 病理核心差異 (Tau蛋白是關鍵!):最後,來看看阿茲海默症的兩大病理特徵:「β-類澱粉蛋白斑塊」和「Tau蛋白神經纖維纏結」。
很多研究都指出,即使β-類澱粉蛋白的量差不多,女性大腦中的Tau蛋白纏結(壞蛋二號)往往比男性更多、更嚴重!
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
因為Tau蛋白跟認知功能下降的關聯性,比β-類澱粉蛋白更強。而且,Tau蛋白在女性大腦中累積的速度,似乎也更快!至於β-類澱粉蛋白(壞蛋一號)的性別差異,研究結果就比較不一致了。
所以,Tau蛋白的差異,很可能是理解為什麼女性更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之一!
活卡久,風險卡大?長壽的影響
這點大家應該比較好理解。全世界來看,女性的平均壽命普遍比男性長個5年左右。
「活卡久」(ua̍h khah kú),當然是好事,但這也意味著,女生有更多時間進入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年齡帶。畢竟,年齡是阿茲海默症最主要的風險因子,65歲以後,罹病機率大概每五年就會翻一倍。所以,女性患者人數較多,有一部分原因確實是因為我們比較長壽。
如果只是因為活得比較久,那為什麼前面提到的美國研究,在同一個年齡(65歲) 計算終生風險,女性還是比男性高那麼多(約1/5 vs 1/10)?而且有些研究也說,80歲以前,男女得失智症的風險可能差不多,真正的差異可能是在更高齡時才出現。
這表示,長壽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但無法完全解釋為什麼女性的「易感性」更高。
一定還有其他的生物、環境或生活方式因素在交互作用,讓女性更容易被阿茲海默症盯上。前面提到的盛行率高但發生率(除了超高齡)差異不大,也可能意味著女性帶病存活的時間更長,或是其他因素影響了她們的易感性。
病程與症狀表現:男女也不同?
得了阿茲海默症之後,疾病進展和出現的症狀,男女之間也可能不太一樣。
- 退化速度:有些研究暗示,女性在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後,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可能比男性更快。
- 症狀類型:不過,有趣的是,即使在退化,男性在某些認知領域(例如語言、空間感)的表現,初期可能還比女性好。這可能導致男性比較早出現空間導航(例如迷路)的問題。而在行為和情緒症狀方面,女性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焦慮、情緒不穩定;男性則比較可能表現出攻擊性(甚至肢體攻擊)和冷漠(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
- 診斷延遲的陷阱: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部分原因可能跟女性的「診斷可能被延遲」有關。大家知道嗎?阿茲海默症的標準診斷測驗,很多都包含「語文記憶」的評估。偏偏,這通常是我們女生的強項啊!所以,即使在疾病早期,女生在這些測驗上可能表現得還不錯,醫生可能就覺得「嗯,還好嘛」。結果,等到真的診斷出來時,病程往往已經比較嚴重了。這真是…太會講話、太會記(詞彙),反而「誤了大事」?女性一開始也比較常抱怨的是語文記憶或找不到詞的問題。
- 腦部變化:前面也提到,有些研究發現,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女性,她們的海馬迴萎縮速度可能更快。
生活方式的「神助攻」或「豬隊友」?
幸好,除了天生的基因和荷爾蒙變化,還有一些是我們可以自己掌握的,那就是「生活方式」!這些因素也可能對男女產生不同的影響。
- 飲食:健康的飲食對男女都有幫助。但有些特定的飲食模式,例如結合了地中海飲食和(DASH)的「MIND飲食」,被發現可以降低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而且這種好處在女性身上似乎更明顯!當然,妳吃什麼,跟妳的基因(例如有沒有APOE4)也可能有交互作用。總之,「吃對東西,幫大腦加分」,絕對是「卡實在」(khah si̍t-tsāi)的作法!
- 運動:運動的好處不用多說。研究顯示,終生保持運動習慣,跟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而且這種益處對女性來說,好像又特別顯著!雖然說,整體來看,女性的運動量好像普遍比男性少一些… 姊妹們,為了腦袋健康,「卡緊動起來」(khah-kín tāng–khí-lâi)啊!
- 社交:多跟人互動、保持社會連結也很重要。但這裡有點微妙的性別差異。研究發現,社交連結比較弱,對男性的風險比較高。但對女性來說,如果社交網絡超級龐大,反而可能因為管理人際關係的壓力而增加風險!(驚) 看來朋友也不是越多越好?找到平衡點很重要。
- 教育與職業:教育程度低,是男女共同的風險因子。但有趣的是,有研究發現,中年時期的職業成就,對於抵抗遺傳性阿茲海默症風險(建立所謂的「認知儲備」),在女性身上的保護作用可能比男性更明顯。想想過去,女性在教育和職業發展上機會比較少,這或許也影響了她們晚年的認知儲備。
- 壓力:慢性壓力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而女性因為生理、社會等多重因素,可能更容易承受慢性壓力。「壓力山大」,真的「毋通」(m̄-thang)啊!要想辦法幫自己減壓。
科學界的「追兇行動」:現正熱映中!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覺得頭昏腦脹,感覺阿茲海默症對女性真是「步步驚心」?別擔心!好消息是,科學界已經越來越重視這個「重女輕男」的現象了!
現在有很多研究計畫,就是專門針對女性阿茲海默症風險來進行的,例如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的「女性阿茲海默症研究倡議(WARI)」、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的「女性大腦倡議」等等。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也特別撥款支持這方面的研究。科學家們終於醒了,開始認真研究女生的「特殊需求」和風險因素了!
臨床試驗(就是測試新藥或新療法效果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性別差異。有些試驗是專門針對女性設計的,或是會在分析結果時,特別比較男女的效果差異。
目前的研究方向,包含了深入探討荷爾蒙(雌激素、FSH)的影響、基因(APOE4、X染色體)的作用、利用腦部影像(MRI等)觀察大腦結構和萎縮的性別差異,以及各種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等等。
為什麼女性比較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這絕對不是單一原因可以解釋的,而是一個超級複雜,由多種因素「組合拳」打出來的結果。
- 活得比較久,讓我們暴露在風險中的時間更長。
- 荷爾蒙的劇變(特別是更年期雌激素下降、FSH可能上升),似乎打開了腦部病變的「機會之窗」。
- 天生的基因(尤其是APOE4對女性的超強殺傷力,但也別忘了X染色體可能帶來的保護),扮演了關鍵角色。
- 大腦本身的結構、功能和老化方式,男女天生就有差異,特別是女性似乎更容易累積致病的Tau蛋白。
- 還有我們可以努力改變的生活方式(飲食、運動、社交、教育、壓力管理),也可能因性別而有不同的影響力。
認識到這些性別差異,並不是要讓姊姊妹妹們更焦慮,而是要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更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這也驅動著科學家們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研究,希望能開發出更有效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策略,未來甚至可能走向考慮性別和基因的「個人化醫療」。
雖然現在還有很多謎團待解,但至少我們知道方向在哪裡。最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愛護妳的大腦,注意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保持學習、管理壓力、維繫健康的社交關係。這些都是妳現在就可以為自己做的「超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