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同理心可能讓你更憂鬱!!

同理心被認為是成功社交互動的基本先決條件之一,但它在 憂鬱症(MDD) 患者中似乎出現異常。雖然同理心受損與憂鬱症患者常見的社交技巧缺陷有關,但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顯示同理心水平既可能升高也可能受損。

同理心與憂鬱症之間的關係可能很複雜,它像一把“雙刃劍” 或一種“危險的力量”,同理心的升高或降低都可能與憂鬱症患者的社交互動困難有關。一方面,過度同理他人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導致負面情緒累積,進而引發憂鬱症;另一方面,憂鬱症患者也可能表現出比健康對照組更低的同理心,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的情感範圍和反應能力有限所致。

隨著治療後,個案的同理心會恢復到正常值

同理心和憂鬱症之間的關聯

  1. 急性期:研究發現,急性期重度憂鬱症 (MDD) 患者在觀看疼痛相關刺激時,左側中扣帶皮層 (MCC) 和體感覺相關皮質(緣上回和中央後回)的活動降低,而左側額下回 (IFG) 的活動增加。MCC 和體感覺皮質與同理心處理相關,而 IFG 與負面情緒調節相關。 因此,急性期患者可能表現出同理心處理減少,但同理心困擾增加的現象。
  2. 緩解期:研究發現,與急性期 MDD 患者和健康對照組相比,緩解期 MDD 患者在執行同理心任務時,右側顳頂交界處 (TPJ) 的活動增加。TPJ 與自我-他人區分和認知同理心處理相關。 因此,緩解期患者可能表現出自我-他人區分的增加和認知同理心處理的增加。這可能是一種學習後的代償機制,用於應對急性期 MDD 的高同理心困擾。
  3. 憂鬱治療後:憂鬱治療可能會降低 MDD 患者對負面刺激的同理心反應,這反映在同理心相關腦區活動的減少上。Rütgen 等人 (2019) 的研究發現,治療後,MDD 患者雙側前腦島 (AI) 和前扣帶皮層 (MCC) 的神經活動降低,同時自我體驗到的不愉快評分也降低。深度腦刺激 (DBS) 的研究也支持了這一觀點。Merkl 等人 (2016) 的研究發現,對難治型憂鬱症患者進行膝下扣帶皮層 (sgACC) DBS 治療後,患者對負面情緒的同理心情感分享減少。Kilian 等人 (2024) 的研究發現,對難治型憂鬱症患者進行上外側內側前腦束 (slMFB) DBS 治療後,患者在觀看中性效價刺激後的情感反應性正常化,負面情緒偏見減少。

與情感同理心相關的腦區

中文英文
額下回 (IFG)Inferior Frontal Gyrus (IFG)
雙側前腦島 (AI)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e (AI)
扣帶回Cingulate Areas
中扣帶皮層 (MCC)Middle Cingulate Cortex (MCC)
體感覺相關皮質Somatosensory-Related Cortices
緣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
中央後回Postcentral Gyrus
顳頂交界處 (TPJ)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TPJ)
膝下扣帶皮層 (sgACC)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sgACC)
  • 額下回 (IFG): 與負面情緒的調節相關。 在急性期重鬱症患者中觀察到 IFG 活動增加,可能反映了他們在面對他人痛苦時,難以調節自身情緒反應,導致同理心困擾加劇。
  • 雙側前腦島 (AI): 與情感處理和情緒面部表情的處理相關。 在緩解期重鬱症患者中觀察到 AI 活動降低,可能反映了他們對負面刺激的同理心反應減弱。
  • 扣帶回: 與情感同理心相關。 一些研究發現,在急性期重鬱症患者中,扣帶回區域的活動會增加,而經過憂鬱治療或緩解後,這些區域的活動可能會降低。
  • 中扣帶皮層 (MCC): 與疼痛的同理心處理相關。 在急性期重鬱症患者中觀察到 MCC 活動降低,可能反映了他們對疼痛的同理心處理能力下降。
  • 體感覺相關皮質: 包括緣上回和中央後回,也與疼痛的同理心處理相關。 在急性期重鬱症患者中觀察到這些區域的活動降低,可能反映了他們對疼痛的同理心處理能力下降。
  • 顳頂交界處 (TPJ): 與自我-他人區分和認知同理心處理相關。 在緩解期重鬱症患者中觀察到 TPJ 活動增加,可能反映了一種學習後的代償機制,幫助患者以更抽離、理性的方式處理他人的負面情緒,從而降低同理心困擾。
  • 膝下扣帶皮層 (sgACC): 是深度腦刺激 (DBS) 治療難治型憂鬱症的一個目標區域。 研究發現,sgACC DBS 可以調節患者對負面情緒的同理心反應。

Choi, D., Förster, K., Alexander, N., & Kanske, P. (2024). Downsides to the empathic brain? A review of neural correlates of empathy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18, 1456570.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