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母語
動物園
建議可以一邊聽這首歌看本文。這是一個歌手 王昭華 寫的兒歌,用動物來教台語的八個音調。很可愛,我女兒現在也可以唱這首很可愛的歌。
我也是因為這首歌,才知道我每天用的語言有八個音調。
本來想要好好地寫在部落格上,但還是先寫在這晚點在整理吧。
我一直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是當我的爸媽都和我的女兒說華語的時候,我突然有種莫名而來的可悲感。沒有人再說這個語言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台語變成不再是我日常使用的語言。很多東西的詞,無以名指,你根本不會用台語發音、你也說不出來。
不說台語(或是你的母語),某種程度是種記憶的斷層。我無法想像再過十年、二十年,我爸媽用一種很疏離的語言,和他們的後代疏離。而是誰造成這種疏離感?是政府?是我爸媽?是環境?還是因為大家不講、電視不演、書本沒有、學校沒教?是誰讓這記憶斷層的?是誰讓這一代又一代有鴻溝的?我覺得我好像可以做點什麼,至少,我可以選擇和我女兒也說台語。
女兒的表姐大她約兩周,是台法混血,表姐的爸爸媽媽覺得講母語很重要,所以她僅會說台語和法語。有次閒聊,表姐的媽媽說了一句話,“因為我覺得台語很親切,可以在家人之間講”。是啊,那些你下意識會講台語(母語)的人,都是你最在乎、最重視的人。
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女兒變成局外人、異鄉人,只有他不會說台語(母語)。是我的問題。